基于转变式玩耍理论的“教学设计”游戏化学习单元的设计与开发
本文关键词: 转变式玩耍理论 教学设计 教育网络游戏 迭代设计 Active Worlds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教学设计"课程存在着情境化教学的难题,而网络游戏技术的发展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技术思路,但是如何设计游戏化的学习单元则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转变式玩耍理论是教育网络游戏研究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对于"教学设计"课程的游戏化学习单元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既要考虑转变式玩耍理论在应用中的重新境脉化问题,还需注意教育网络游戏设计中的用户参与式迭代设计、玩家与NPC交互时的非线性对话树机制、玩家在学习方面的内在成就感。在教育网络游戏开发方面,Active Worlds具有平台易用、场景逼真、互动丰富等优势。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a difficult proble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game technology provides a technical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However, how to design the gameplay learning unit is the first problem to be faced. The theory of transformational play is a new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online game research. This theory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game learning unit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 However, in the concrete design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re-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al play theory in the application. We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r participatory iterative design i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online games, the nonlinear dialogue tree mechanism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yers and NPC, the intrinsic sense of achievement of players in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online games. Active Worlds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to-use platform, realistic scene, rich interac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CXS035)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教学设计”的情境化教学问题“教学设计”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学好教学设计是为以后的教育技术实践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1]然而,在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学生最不满意教学设计课。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2 马红亮;李晓雯;;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教育网络游戏[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0期
3 马红亮;;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以Quest Atlantis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1期
4 马红亮;;Quest Atlantis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2期
5 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3期
6 倪小鹏;;教学设计应面向企业培训:论教学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7 倪小鹏;;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实例和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8期
8 林铭;左萍萍;;学习反思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美云;;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婷婷;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瑜;;促进学习反思 提高学习效率[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5期
2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3 吴中江;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马红亮;马颖峰;郑志高;贺宝勋;;美国Games-to-Teach项目概述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崔成有;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发作用及对策分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马红亮;PBL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准实验研究及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1期
7 李念;徐素霞;谢丽;;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2期
8 马红亮;李晓雯;;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教育网络游戏[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0期
9 马红亮;;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以Quest Atlantis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1期
10 解素敏;马红亮;马颖峰;;教育网络游戏和商业网络游戏的比较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庹祖海;[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燕;;一次函数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2 王鼎宏;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第五课重点教学设计方案例举[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年12期
3 刘爱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田海峰;;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问题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吴隆嫒;;普通高校体育素养教学设计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王咏梅;;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要求和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30期
7 肖年志;;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真正比的是什么——第六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决赛感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1期
8 金陵;;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倡导教师工作新方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5期
9 李槟;;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10 康琼;;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应当“因材施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树荣;杨青;薛秀莉;;一类带有不确定性的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许海涛;;《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雪莲;;《武陵春》教学设计方案[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平谷区第三中学校长 赵荣久 副教导主任 张立新;五种方式——快乐体味参与式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胡继洲;新课程下的教学拒绝“约定”[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如何实现企业上网(9)(未完待续)[N];通信产业报;2000年
4 ;如何实现企业上网(10)[N];通信产业报;2000年
5 周英文;营建信息化教学环境[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应用AVIDM技术刻不容缓[N];中国航天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邹维荣;信息技术打开保障新“窗口”[N];解放军报;2004年
8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256200 廉士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N];学知报;2011年
9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张和忠;集体备课 要求同更要存异[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晓刚;设计结构矩阵研究及其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淮微;教育网络游戏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燕;教育网络游戏中教学内容与游戏故事情节融合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陶力源;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寒冰;接触网智能CAD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邹帆;教育网络游戏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晓蕙;网页游戏中界面设计的研究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卢燕;移动购物助手用户研究与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史晓婧;纯相位光学防伪掩膜设计及验证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兰海;斜流式风机叶轮准三元设计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0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5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