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罗尔斯教育公正理论情结及方法论原则批判

发布时间:2018-01-21 07:10

  本文关键词: 罗尔斯 教育公正 情结 方法论原则 理论困境 出处:《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罗尔斯立足于自身正义论的理论脚本之上的教育公正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存在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他的理论前提是建立在对人及人性纯粹的唯心主义假设和理解的基础上,是抽象的;他的理论视角是在统一尺度的规定下促进所有人的公平、平等,是片面的;他的理论归宿是以平均主义倾向追求分配上获得最大共识的真理性公正,是乌托邦的。我们应当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罗尔斯的教育公正理论,警惕陷入罗尔斯教育公正理论情结,以防盲目地信仰其理论而做出与现实不相符的判断。
[Abstract]:Rawls' view of educational justice based on his own theory of justice is regarded as a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There is an insurmountable theoretical dilemma. His theoretical premise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e idealism of man and human nature and is abstract; His theory angle of view is to promote the fairness and equality of all people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unified yardstick, which is one-sided; His theoretical destination is to pursue the truth and justice of the greatest consensus on distribution with the egalitarianism tendency, and it is utopian. We should treat Rawls' theory of educational justice with a critical view. Be on guard against falling into Rawls' theoretical complex of educational justice to avoid blindly believing in his theory and making judgments inconsistent with realit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项目编号:GD11CMK0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6
【正文快照】: 表性的公正论者,自20世纪70年代其《正义论》巨著出版以来,对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教育公正观(立足于自身正义论的理论脚本之上,又渗透了正义论的全部理念)也幸运地赢得了教育界不少学者的高度颂扬。在教育公正问题的大讨论中,许多学者青睐于反复引用、评述罗尔斯对公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爱东;王慧;周亮;;制度伦理视角下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小锡;;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刘宝才;马菊霞;;中国传统正义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4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9 鲁智勇;政府干预经济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富;;平等还是公正?——试论罗尔斯的教育哲学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李江源;;教育公正:教育制度建设的首要价值[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3 吴彦霞;;浅议教育公正与政府责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02期

4 冯建军;;程序公正:制度化教育公正的重要原则[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1期

5 冯建军;;当代自由平等主义与教育公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冯建军;;自由至上主义的教育公正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5期

7 冯建军;;论教育公正中的补偿原则[J];教育导刊;2007年10期

8 吴小绒;;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审视当代中国的教育公正[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李江源;;教育机会平等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9期

10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巩茹敏;构建和谐社会亟须解决教育公正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田晓玲;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正[N];文汇报;2009年

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李怀玉;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吴友智江苏省盐城市马沟中学;教育就是播种信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李健;教育公正 任重道远[N];光明日报;2003年

6 欣平;城乡教育差距反映出教育公正状况的恶化[N];协商新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献韬;提高城市居住成本 追求城乡教育公正[N];光明日报;2003年

8 何三畏;从“择校费”到教育公正[N];南方周末;2003年

9 江苏扬州 毛建国;抬高和贬低“起跑线”都是忽悠[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郝卫江;教育不公板子该怎么打?[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本余;教育中的儿童基本权利及优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磊;论教育公正[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婷;社会转型期教育公正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3 朱旭梅;教育公正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燕华;论教育公正[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洁;教育公正的伦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占霞;转型期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中的职能定位[D];河南大学;2007年

8 许文燕;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9 愪江波;以公正审视学校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棋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正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5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