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单极化与独立化

发布时间:2018-01-22 05:45

  本文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单极化 独立化 创造性转化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两种极端现象谈起,指出国内学科研究盲目地依附西方理论或沉溺国学经典。其次,分析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八大窘境。再次,总结"创造性转化"外来理论的标准。最后,指出阻碍"创造性转化"的面子情结与懒惰情结,并表述正视两种极端现象的态度。
[Abstract]:First of all, starting from the two extreme phenomen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ory, it points out that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 blindly depends on western theories or indulges in national class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ight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irdly, it summarizes the standards of the foreign theories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face complex and laziness complex that hinder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express the attitude of facing up to the two extreme phenomena.
【作者单位】: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两种极端现象黎加厚教授曾在“东行记”上撰文《关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国际化、单极化现象的思考》,[1]启人深思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单极化现象。他引用教育依附理论以及三种观点(近代历史、应试教育、信息来源)来说明这一现象的根源。教育依附理论由阿尔特巴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周周;教育技术之技、艺、道[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马周周;教育技术之“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马周周;;《庄子》蕴含的教育技术思想探秘[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5 马周周;;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阐释[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徐晓东;;从组间比较到个体内比较的回归:重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马周周;;美国教育技术转向的重要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赵慧臣;张舒予;;《易传》蕴含的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9 马周周;;庄子教育技术哲学诠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10 曾立新;逻辑实证主义教育技术哲学[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志强;;基于马尔可夫链教育信息化质量评价及算法实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李乐;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翟广顺;;梁启超与福泽谕吉: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启明星[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杨林;;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部队教育的关系[J];才智;2010年29期

6 高明辉;;福泽谕吉政治思想之中国借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慎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沧桑;2008年04期

8 冯溪屏;彭毅力;;《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培育;;伟大而可爱的人——纪念沈有鼎先生诞生100周年[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春举,宋宝瑜;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研究[J];成人教育;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原琦;;不妥协的因果解释——论维果茨基的情绪理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崔世广;;试析日本近代家族制度与军国主义的内在关联[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君华;面向搜索引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红波;明清三国戏曲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6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金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素养问题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萌e,

本文编号:145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5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