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由“救济”转变为“服务”——农民工子女文化融合教育探研

发布时间:2018-02-02 01:41

  本文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融合教育 挑战 路径 出处:《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要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家庭的高度流动性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面临新环境和学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理论,研究农民工子女文化融合教育问题,分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入校后的教育现状,建议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心态由"救济"转变为"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文化融入,在具体实施中进行教师培训,建立流动性成长记录袋,成立相关咨询机构,促进其教育融合,更好地规划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policy stipulates that publi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accept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he high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families and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ke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face after entering public schools. Problems in new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adapt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education for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fter entering schoo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ntality of the school to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be changed from "relief" to "serv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conduct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and establish a mobile growth record bag. Set up relevant advisory bodies to promote their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and better plan the future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就创业指导中心;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呈现“家庭式”迁移的流动方式。与之相关,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其中“迁二代”这个新兴群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德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董颖鑫;村民自治中的消极参与原因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长泰;当代中国农民流动的文化价值分析[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4 马远军;张小林;李凤全;王天阳;;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3期

5 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J];调研世界;2007年06期

6 黄秀玲,吴再发;从“民工荒”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J];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张爱宁;;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8 覃红霞;冲突与融合: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9 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吴新慧,孙秋云;社会学视野下的近年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浅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章铮;;进城定居还是回乡发展——民工迁移决策的生命周期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贺振华;;从进入权看农村土地承包权三十年不变政策[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2 孔有利;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变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夏飞;高速公路发展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曾明星;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6 蒋时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周英;城市化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淑瑾;於梨华文学作品与海外华人的再社会化[D];福州大学;2002年

3 杨梅;川西彝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红艳;作为群体存在的农民工地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郭少红;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跨文化研究——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王恒亮;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思想现状考察及教育对策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君勇;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小娟;农村流动人口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兵;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孙伟霞;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映;给流动人口子女以真正的教育平等——由晓岚的悲剧引发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4年01期

3 陈玉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4 李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5 杨素苹;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6期

6 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兆信;潘旦;万荣根;;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概念、内涵及实施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期

2 涂启锋;;融合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治本之策[J];生活教育;2007年07期

3 湛卫清;;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0期

4 郭丽莹;黄兆信;;校本课程: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J];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5 翁细金;万荣根;;融合教育的教师角色与使命[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傅明宝;;“融合”理念指导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4期

7 张莉莉;;花开有声: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融合教育行动研究[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9年10期

8 傅禄建;;融合不仅是包容更是文化重建[J];上海教育;2010年07期

9 方立新;;让孩子们“双输”的“探索”[J];教育;2006年11期

10 鞠维强;;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之破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艺霖;;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问题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玲;张会亮;王丽慧;殷蕊;高宏斌;李秀菊;胡馨元;李红林;付文婷;;我国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水平总体一般 亟需加大培养力度[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7 安晓敏;;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孙冬梅;胡慧妮;;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利秀;王守玉;;创新办学机制 促进均衡发展[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记者 吕诺 新华社记者 刘丹 中国青年报记者 周凯;农民工子女就学,,是谁截留了中央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记者 江卉邋通讯员 邹永宁 实习生 周丽;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环境[N];湖北日报;2007年

3 记者 江卉邋实习生 潘燕 通讯员 朱俊;11.4万农民工子女在汉享义务教育[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文慧 通讯员 肖大钢 许启彤;从放开到融合[N];湖北日报;2005年

5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6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7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农民工子女上学咋那么难[N];四川日报;2004年

9 刘万永;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彭世松;“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负重前行[N];湘声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园园;复杂理论视阈下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9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辉东;在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彭婷;对美国职前普通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所持态度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振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就学情况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鲁雪;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顾倩;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磊;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欣;上海初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3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83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