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
本文关键词: 陶行知 胡适 杜威 教育思想 出处:《安徽史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陶行知与胡适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俩不但同乡、同龄,而且都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共同之点,亦有相异之处。如在教育理论上,他俩都师承杜威,但取弃有异;在普及教育方面,都积极提倡,但观点分歧。可贵的是在提倡白话文和开放高校女禁方面,他们的观点竟是如此一致。
[Abstract]:Tao Xingzhi and Hu Shi are famous modern educationalists in China. They are not only homelands, peers, but also successful students of Dewey, a famous American educationist. Their educational thoughts have a common poin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For example, in the educational theory, both of them follow Dewey, but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ield of universal education, they are all active advocates, but their views are different. The valuable thing is that they are so consistent in advocating vernacular language and opening up the ban on wome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陶行知与胡适都是徽州人。他俩不但同乡、同龄、同学,而且都曾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成为杜威的得意门生。陶行知一生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不遗余力地推广平民教育,普及大众教育,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良廷;对陶行知怎样成为党外共产主义者的探索[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曹建坤;;解放战争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5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培敏;;略论胡适诗歌的“言之有物”及叙事成分——兼及元稹、白居易与乐府民歌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李本军;;论陈垣与梁启超二家校勘方法论异同及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魏梓轩;;从五四知识分子的婚恋看五四时期的人性解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苗永;;白话的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周游;;浅谈钱大昕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程家福;董美英;;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宗贤;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晓旭;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婷;;胡适、陶行知接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6期
3 胡晓风;金成林;;现代改革先驱陶行知[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1年05期
4 胡晓风;;张彭春等: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J];生活教育;2011年03期
5 袁锐锷;作为教育改革家的陶行知与杜威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刘仁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与新时期创造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方春英;学陶师陶 为树立教师新形象而努力[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8 ;各地消息[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3期
9 李雄杰;浅论陶行知的教育观[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蒋纯焦;密切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关系——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阮素芳;;借鉴陶行知思想 建构创新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书业;;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10 杨进发;;陶行知先生与创造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翟晋玉;在“做”中“教”与“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盐城市大纵湖初中 徐开泉;浅谈和谐校园中的“良知”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9 王军荣;教师应关注批评后的学生[N];台州日报;2005年
10 马虹;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论”[N];贵州民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胡金木;启蒙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雄;探访“再造文明”的教育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戴娅娅;胡适《四十自述》教育思想解读[D];中南大学;2009年
3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春喜;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4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8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