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三国与我国课外补习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课外补习 东欧三国 出处:《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比较得出:东欧三国和我国的课外补习的兴起原因在文化和经济维度上存有差异,但全球教育文化的推动、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校教育制度隐含逻辑的转变是二者共同的表征;二者阶层和城乡差异说明课外补习具有社会复制和分层功能,急需政府改进社会福利;二者的规模存在、相关信息的非官方性和政策的放任性呼吁政府改革现行政策;东欧三国许多大学教师从事课外补习警示我国政府关注大学教师因自主招生考试而从事课外补习滋生的腐败。
[Abstract]:Through comparis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in the three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and China are different in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but the global education culture is promote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cial competition and the change of implicit logic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r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an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ow that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has the function of social repl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s in urgent need of improving social welfare. The unofficial nature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laissez-faire policy appeal to the government to reform the current policies, and many university teachers in Eastern Europe engage in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to warn our govern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rrup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because of their independent enrollment examination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全功;;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2 马克·贝磊;廖青;;“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曾满超;丁小浩;沈华;;初中生课外补习城乡差异分析——基于甘肃、湖南和江苏3省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0年02期
4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陈全功;程蹊;李忠斌;;我国城乡补习教育发展及其经济成本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6 楚红丽;;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之背景特征及个人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连生;;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许玲丽;周亚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对初中升学机会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3 杨天平;周兰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研究——基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乡4所学校的调研[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4 刘东芝;;课外补习教育的规范化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5 杨洪亮;;欧盟“影子教育”初探[J];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6 武文浩;陈芳;马艾斯;;广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教育补习情况研究——基于学生家长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7 李亚伟;刘晓瑞;;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7期
8 王佳;赵升;;移动学习在教育补习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09年10期
9 程黎;苏世扬;庞亚男;陈静;;北京市中小学学生数学补习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10 楚红丽;;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之背景特征及个人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美玲;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现状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珊;南京市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鸿霞;城市初中生教育补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薛希玲;从众:小学生培优热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洁;义务教育阶段补习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时中;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勇;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兰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玉霞;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韦春林;小学生课外补习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孙彩虹;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差异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1期
3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5 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6 孙彩虹;从家庭教育消费特点看激发重庆居民教育消费的着力点[J];经济师;2003年07期
7 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03期
8 李红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9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10 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淑玲;余泽超;;国外大学教师效能感研究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徐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学教师定位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3 张新芳;大学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与调整[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黄荣洲;;浅谈素质教育的涵盖面与大学教师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0年01期
5 张鹏;浅谈大学教师的心理角色和心理健康[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6 牟素华,胡启托,覃思,颜玲;湖北民族学院师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7 靳宇倡;樊富珉;;大学教师工作枯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新领域[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本期导读[J];教育;2008年08期
9 陈文芳;;一个老头的教师梦——读钱理群《我的教师梦》[J];今日教育;2009年04期
10 杨树东;李涛;张宏;陈绪赣;刘平;徐春宏;马卫兵;钱梅珍;龚建新;;非参数判别在选拔教师中的初步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徐学俊;;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隐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五俊;邓健;;高校组织中师生信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邓立新;崔景伍;;教师授课质量考评引发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涛;;钟敬文先生的学校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妍;吕培瑶;张瑞娟;赵凌燕;梅林;;中小学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利娜;樊琪;;大学师生课堂互动观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妍;许芳;张瑞娟;;小学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妍;许芳;张瑞娟;;小学生自尊、情感和自我和谐性的关系[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庆春;教育,是否是你准备交付生命的事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博士生 沈文钦;我心目中的卓越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成同社;年轻一代应如何做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龙敏飞;学生威胁老师底气从何而来[N];中国商报;2011年
5 朱四倍;切忌学术“自我矮化”[N];科技日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刘东风;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徐敏;谢师恩为何会“厚此薄彼”[N];解放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陈杨 本报记者 宋开文;多媒体让老师不再“吃粉笔灰”[N];四川日报;2009年
9 华东师范大学 陈永明;发达国家是如何实施教师聘任制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丁伟;我国教师工资明显提高[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威;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素娴;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及其破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朱利娜;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春林;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7 周兰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培训消费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朋;大学教师、师范生、中小学在职教师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9 赵玉丹;校本教研中“大学—小学合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9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1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