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 手机成瘾 孤独感 人格特质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Mobil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UCLA Loneliness scal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lient behaviors among the students. Urban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ural area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hether the only child was the only child, and the only chi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only child.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od change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3) loneliness played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4 王薇;;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5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6 梁维科;;青年手机游戏成瘾的原因与负面影响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8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3 赵林萍;;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4 赵亭;;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病态心理透析[J];沧桑;2007年05期
5 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施福新;;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美丹;;大学生孤独心理透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虎;余瑞福;;手机对大学生的负性影响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9 辛宪军;张朋朋;;当代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网络失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9期
10 杜立操;梁杰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利娜;手机短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杜龙涛;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芳;硕士研究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小辉;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静;儿童友谊、同伴接纳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素红;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与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光普;大学生短信消费心理及影响因素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华;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白雪苹;安养机构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欢;祝阳;;手机媒介互动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效用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祝阳;王欢;;手机媒介对高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7 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8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宫佳奇;任玮;;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J];新闻世界;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桂英;赵小云;;论中国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2 邹赐岚;;大学生孤独感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李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杨剑龙;论何立伟小说中的孤独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谭千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双赫,饶锋,任芳,张荣华,单玲;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8 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9 李瑛;游旭群;;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4期
10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赞利;纪术茂;高成阁;陈策;姚东刚;;脱毒后阿片依赖者人格特质及障碍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望舒;;西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韩向明;;关于班主任人格特质、学生对班级的态度以及二者关系的调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段联峥;;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晶;钱铭怡;;咨询师人格特质对双重关系伦理困境认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吕昀;蒋艳菊;;感觉寻求研究述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余川;老人“话疗”少不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范川凤;孤独与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王素霞;孤独催人老[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黄秀丽;35%农村老人孤独感强烈[N];北京日报;2005年
6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是明启;走出暮年丧偶阴影[N];健康报;2008年
7 副教授 黄陂;怎样消除孤独感[N];家庭医生报;2003年
8 丁小希 王悦 高原;需要跃过“心慌”这道坎儿[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黄永明;孤独的代价[N];南方周末;2011年
10 代建芳;如何让孩子减少孤独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高俪珊;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人格特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苏琪;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文彬;组织伦理气氛与员工越轨行为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陈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医护人员职业耗竭风险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明寮;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主管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暨因应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Q,
本文编号:1547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4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