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生态环境的生成机制与培养策略
本文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 生态环境 机制 策略 出处:《人民论坛》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变迁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生态环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青少年心理生态环境构建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在广泛、深入、持久性上下功夫,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静态"为"动态";坚持将其纳入到整个社会系统中,由"独角戏"变为多元化,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青少年心理生态环境体系。
[Abstract]:Social changes affect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long-term task, which must be done extensively, deeply and persistently. To change "closed" to "open" and "static" to "dynamic", to persist in bringing it into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from "monologue" to "diversification", so a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high-efficiency psych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for teenager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
【基金】: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hdjy0903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小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2 李佳;;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十条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3 陶丽草;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小议[J];教书育人;2001年12期
4 张利增;交互性架构下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3期
5 宋庆华;;谈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0年33期
6 李琴;;走出阴影追求阳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与治[J];贵州教育;2007年08期
7 马金琥;应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J];山西教育;1999年06期
8 章睿齐;;青少年灾后心理自救[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09期
9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出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姜建平;谈谈青少年心理卫生指导[J];江苏教育;199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附录:其他论文[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明友;落榜生自杀折射青少年心理脆弱[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李晓宏;请你悄悄对我说[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李亚杰;“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计划”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冯薇;探索心理矫治之路[N];健康报;2001年
5 记者 李凝;“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6 宋晓梦;重视灾区青少年心理疏导[N];光明日报;2008年
7 李强;全国心理专家讲坛在并举办[N];山西日报;2007年
8 熊飞邋李林;郑州“12355”晋升全国试点[N];河南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汪立新 王媛媛 记者 荣肖磊;全省首家县级青少年心理维护中心成立[N];河北日报;2008年
10 傅莲 林以勤 顾生庚;“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询网开通[N];常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存;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D];山西大学;2011年
2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义德;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郝传慧;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雯;青少年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眼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奕雯;3-8年级学生“诚信”概念理解及其情境反应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兴华;我国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梁志秀;C·彪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薛蕾;服刑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2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5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