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选题:抑郁 切入点:自我评价(心理学)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抑郁的产生会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甚至对正在形成中的自我同一性有阻碍作用;反之,自我同一性建立迟缓也会促发抑郁情绪的产生。本文意在探寻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
[Abstract]:The stage of middle school is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it is easy to produce bad emotions such as depre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iod of middle school is also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identity. The emergence of depression will affect the normal life of teenagers. Even it hinders the formation of self identity; conversely, the delayed establishment of self identity will also promote the emergence of depress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pression and self ident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基金】:河北省卫生厅重大研究课题(2009006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凤瑜;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状况与特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年02期
2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2 程湘,王欣,王智,钟序素;妇科疾病患者情绪障碍伴发情况的调查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11期
3 程湘,陈正琼,谢荣凯,王欣,王智;68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高永平,刘素芬,杜锦朵,田从哲,马金莹;喉全切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调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09期
5 邱素英 ,林瑞英,郑珠妹;肝癌患者住院期间抑郁心理评估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5期
6 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徐成康,杨国奋;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7 唐云南,高敏英,彭清英,何德芳;不同病种癌症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6期
8 田虹,周汉建,戈兰,陈小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1999年11期
9 梁海英,陈兢思,何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5年05期
10 杨绿;高申春;;当代中国人的自我同一性解离及根源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晓丽;毛家亮;何奔;郝芳;;SAS和SDS在心脏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晓丽;毛家亮;何奔;郝芳;;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在心脏神经症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琳英;上海听障青少年媒介使用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3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苏娟娟;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英伟;自我同一性理论对转型期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顾海伦;心理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王宇;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谢慧臣;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陈卓然;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王处辉,余晓静;从填报高考志愿看城市家庭的代际关系和教育问题——2003年高考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情况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7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8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9 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李晔;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10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云立;职业成熟度理论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海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6年
3 张娜;情绪智力在职业生涯决策过程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熊红星;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翠翠;中学生情绪智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张聚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红;;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抑郁症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2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3 王斌;辛勇;王秀丽;;汶川地震灾区工作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陈学彬;王文;梁妍;刘琦;兰勇;孙永恒;;兰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5 路红;郑志豪;;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大学生隐性逃课与人格特征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7 吴文峰;陈世英;卢永彪;;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8 罗成;周亚楠;王雪;王超;莫小娟;王雨光;高志国;;无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及中介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翁泽明;;重视校园游戏活动的心育功能[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10 李新;孟红旗;蒲凡;;抑郁性心理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李亚飞;禹风琴;彭树英;;万拉法新对不同诊断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汪涛;冯正直;;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健;张大均;;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隽;钱铭怡;邓晶;;震后青少年创伤症状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立新;;北京市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秦萍;张勇;;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3 湖南省儿童医院 黄颖红;孩子近视易患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王冠瑛;抑郁症困扰多少“正常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王凤英;摆脱抑郁要对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张朝明;浅析抑郁症罪犯心理及矫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文东;帮助被“抑郁”侵袭的孩子[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陈燕琳;同是抑郁 表现各异[N];健康报;2004年
10 记者 栾翔;智利部分被困矿工:出现精神抑郁症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春莉;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患者自我概念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熊会;重读弗洛伊德抑郁症理论[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西芳;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淑芳;抑郁症患者掩饰与防御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晓飞;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6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