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而教”的价值承当:社会与个人的双赢
本文选题:美国 切入点:为美国而教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美国而教"计划开辟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它招募、选拔、培养并派遣来自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教师短缺的问题。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美国而教"计划对美国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而教"计划之所以能够吸引一流大学毕业生的参与以及其他国家的效仿,主要在于其社会价值的建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Abstract]:The "teach for America" program opens up a new path for American teachers to recruit, select, train and send outstanding graduates from top universities to poor and backward areas for two years. To some extent,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lleviated. 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teach for America" program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each for America" program has been able to attract teachers. The participation of first-rate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the imitations of other countries, It mainl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valu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valu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桂艳;;正义、公正、公平辨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方青;农村社会保障的国家责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平;财政合理规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5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聂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克珍;;“小先生”教学模式价值浅析[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2 李浩;;学校教育在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探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3 卢俊勇;陶青;;论学习价值的完整性[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4 曾勇;邹志超;;案例研究:价值与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5 王帅;方红;;日常化评价:价值、方法及阈限[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胡舟;;对“先学后教、自主成长”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7 张爱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院校的教师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谢桂新;柳海民;;教育爱的新视界[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9 胡迪;;从工具主义到生活:教育语境的转变及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10 徐招峰;;化解心中的冰——对一例缺乏亲情学生的咨询案例报告[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付安权;;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旭辉;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D];重庆大学;2007年
3 郑培秀;论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潘晓光;课堂合作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国刚;课程知识观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谭菊华;江右王学修证派学习论的架构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涛;论教师的教学经验[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冬梅;中国近代复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丽;论体验的家庭德育价值[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2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6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