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8-03-16 19:14

  本文选题:社会信息化 切入点:数字学习环境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本文首先从社会信息化对学习环境变革的诉求出发,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并指出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轻松的、投入的和有效的学习;然后,分析了普通学习环境与智慧学习环境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六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和TRACE3功能模型;其次,从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当今技术发展对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支持;最后,描述了五种典型智慧学习环境应具备的特征。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de. First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for learning environment chang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the high-end form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ts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learners' easy, invested and effective learning.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learning too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model and TRACE3 function model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of senso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hich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typical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describ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大课题“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编号:MAA1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重大课题“电子教材(e-Textbook)的开发技术及其教学适用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8期

3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陆汝钤,石纯一,张松懋,毛希平,徐晋晖,杨萍,范路;面向Agent的常识知识库[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5期

5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钟国祥;张小真;;一种通用智能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J];计算机科学;2007年01期

7 黄荣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兼谈转型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21期

8 曹存根;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4期

9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王运武;;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10 Marc Prensky;胡智标;王凯;;数字土著 数字移民[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连峰;陈小梅;;浅议信息化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陶侃;;镜像神经元与网络学习者认知发展关系探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钟志强;;教学过程互动关系分析与评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存喜;;浅析学生电子档案系统的建设[J];北京档案;2010年05期

5 李芒;;学习生存性视域中的信息化学习方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米雁;;利用Blog加强高校教师知识管理[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常家宁;王存喜;;从学生管理谈高校学生信息库建设[J];才智;2010年11期

8 杨林;;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部队教育的关系[J];才智;2010年29期

9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郑臣喜;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整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梦;;“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及互动关系[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水平;;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张一春;张琳;;面向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岚;;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整合的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春才;;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志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与实践[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侯荣;;《管理学基础》课程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案例[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陈少丽;赵建华;;基于课堂的知识建构环境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金明生;;高师院校图书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路径[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余毅敏;何川;杨青彬;;浅析移动Agent技术及其在TMN管理中的应用优势[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宋岩;基于多Agent和本体的散杂货港口集团船舶调度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蔡盈芳;基于本体的航空产品知识库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5 钟海东;基于地理本体的移动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海明;个人学习环境的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勇;基于本体的家电领域功能知识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耀;基于本体的数据源映射方法与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凤鸣;基于Moodle的信息化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绪乾;基于ASP校园网络办公平台开发及安全体系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兰淇;数字化模拟法庭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星宇;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建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云英;新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陈世友;姚本先;;网络教学概念的界定、发展现状和趋势[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4期

3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施永裕;林子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管理学报;2009年08期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7 李芒;陈维超;;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阐释[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t$;;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10 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数字学习 管理为先[J];信息系统工程;2002年12期

2 邹景平;台湾高等教育数字学习发展概况[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3 ManrtinA.Siegel,茅爱真;创造数字学习环境:远距离教育的智囊工具[J];天津电大学报;1998年01期

4 李蓉;围绕数字学习课文——《飞夺泸定桥》教学浅析[J];甘肃教育;1998年04期

5 邹景平;对台湾推动数字学习计划的看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5期

6 桂清扬;基更博士新著《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述评——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何丹;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未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Z1期

8 陈肃;;继续教育发展与数字化学习的若干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王晓东;李彦敏;;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10 刘显亲;网络英语教学互动模式研究之重要学习者课题[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小平;;利用智能手机 尝试移动学习[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 梅申信;安徽农业大学 构造数字学习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靳菁 特约记者 李安科;e-Learning的“傲姿时代”[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李芒庆;教师信息素养浅析[N];山西科技报;2005年

4 徐晓新;难以持续的传奇[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邹景平;数字化给教室教学带来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2年

6 螃蟹;南京天气转凉数码市场依旧升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 刘学习;实达立志图强网络设备领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本报记者 张智江;“数字生活”进入百姓家商机不少[N];通信信息报;2003年

9 CPW记者 张凤岐;摆脱成长烦恼 二线品牌两条腿走路[N];电脑商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婷玉;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凤;基于Android平台的3G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晓平;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1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21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