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沟通技能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人际交往效能感 出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讨沟通技能以及一些人口学因素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作用,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和自编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对9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沟通技能越好,人际交往效能感越高;沟通技能对人际交往效能感有直接影响,个体特征、家庭因素通过沟通技能间接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ome demographic factors on interpersonal efficacy, 946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nterpersonal efficacy scale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tter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higher the interpersonal efficacy, the more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interpersonal efficacy,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factors indirectly affect the interpersonal efficacy.
【作者单位】: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逊;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曾武;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卫生因素[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张海钟;高师专科生自卑感与自信心的来源因子调查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陈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5 陈秀丽,冯维;试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6 叶明志,王玲 ,温盛霖 ,陶炯;不同个性特征医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7 陈建云,万爱兰,钟思远;医学生毕业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4期
8 穆菁菁,谢思思,董毅,韩岱,熊祖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3期
9 刘丽芳;西部部分2001级大学新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1期
10 查明华 ,邓选梅 ,陆晓燕;师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武;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2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郭娟;缓冲死亡焦虑的自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余洁;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洁;小学学业落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与提高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7 李晓娟;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海青;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中的应用及其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10 师晓宁;军校医学生的日常困扰评定及心理应激因素分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萍;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论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凌辉;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马冬卉,熊享涛;香港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宿舍生活指导与管理[J];高教探索;2005年03期
4 马庆林,李跃生;对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职业态度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夏纪林,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心理素质差异初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陈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心理特征分析及其辅导[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7 李红;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校价值观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郑信军,潘玉进,章毓光,符丕盛;温州市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测查报告[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10 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红星;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2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3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胡月星;情绪障碍,大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诱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朱宏;;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J];心理学探新;1991年01期
6 赖延谦;试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化工高等教育;1992年02期
7 刘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刘云峰,,陈刚;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王群健,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4期
10 金钰,宁伟;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莹;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35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3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