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本文选题:自然世界 切入点:生活世界 出处:《前沿》2012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里面的"生活世界"概念的诠释来为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奠定一个理论基础。他在批判由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兴起所导致形成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文化观基础上,提出了只有"回归事物本身",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才能正确理解不同的文明、文化的价值,人的生活世界是文化—历史的世界。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还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武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文化,最后提倡回归伦理本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价值观的发展。
[Abstract]: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fe world" i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he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values. He criticizes the "western cultural center" formed by the rise of modern western natural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view", It is put forward that only by "returning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 and returning to the life world of people can we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nd cultures, and the life world of human beings is the world of culture-history. We must look dialectically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culture, learn to use Marxist theoretical criticism weapons, test and develop culture in practice, and finally advocate a return to the ethical standar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values should be guid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作者单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基金】:201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课题——“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主持人:黄海峰,项目编号:2012LSZ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慕贤;;论文化价值观五种力的建构[J];前沿;2012年16期
2 贺来;;“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J];学术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吉芬;;现象学视阈下“世界”和“家”内涵的演进——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阿伦特[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2 王敏;;回归日常生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3 葛艳丽;;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4 O@化强;;公平、正义的证成及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杨魁森;;深化生活世界理论研究[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6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7 赵红灿;;理性与主体性的问题间性——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8 周立秋;;科技异化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消解[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9 肖坤;罗建国;王凤玲;;大学创新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以武昌理工学院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10 胡云飞;;超学科视域中的教育关怀——基于一例学生行为规范话语实践的话语批判[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栋;;范式:构成及其差异本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国斌;管理者战略胜任素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唐杰;胡塞尔哥廷根时期“同感”概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伟;时间与创造[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奎;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进;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玉;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卫真;汉娜·阿伦特和她的《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孟雷;胡塞尔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亚;何小忠;;生活世界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及其回归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9期
2 杨瑞芬;;从生活的视角反思备课[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9期
3 刘菊;;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4 杜瑞;黄欣祥;;教育能否回归生活问题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杨晶晶;;回归学生生活的学校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02期
6 汪世堂;论素质教育的文化价值观[J];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05期
7 刘济良;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生活世界的消解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8 杨莉君;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兼论新课程的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6期
9 王攀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10 叶志明;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渊源——古希腊哲学价值观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森;;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之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梦霞;;国际型教育产业客户决策行为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7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上官子木;文化价值观与人才供需错位[N];南方周末;2004年
3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丁强;让教育立足学生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傅程鲲;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N];团结报;2006年
7 张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冉亚辉 易连云;教育理论建设的文化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张翠平;论实践的课程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美荣;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陆云峰;走向生活的德育教科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9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3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