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北京女报》与清末北京女子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24 10:17

  本文选题:《北京女报》 切入点:清末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摘要】:《北京女报》是清末北京地区第一家妇女报纸,宣扬"兴女学"和"女子平权",在北京地区有开通风气之功。该报既是清末北京女子教育发展的热情记录者,更是推动它发展的积极力量。但是该报以维护风俗名教为己任,固守性别伦理边界,在总体上又显得保守。
[Abstract]:The Beijing Women's newspaper, the first women's newspaper in the Beijing are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eached "women's studies" and "women's equal rights", and it was successful in opening up the atmosphere in Beijing. This newspaper was the enthusiastic record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 in Beij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is also a positive force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But the newspape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custom and religion, adheres to the boundaries of gender ethics and appears conservative in general.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湛晓白;;从舆论到行动:清末《北京女报》及其社会姿态[J];史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杰;傅懿;;女性主体性的媒体言说——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日报》专刊《妇女界》的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传满;女性历史的解构与重建——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权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卢忠民;;近代北京供会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胡文华,刘淑波;略论中国早期妇女报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丽丽;郭继宁;;清末新小说中的女子舍“身”救国现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罗璐;项婕;;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看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苏婷婷;;中国大陆近十年来近现代女性史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谢忠强;刘转玲;;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述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余玫;试论媒体中女性话题的意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慧洁;;上海著名绅商经元善与经正女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谢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饰的变化研究[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谷青;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纪敏;谁持彩练当空舞,灿烂清词两奇葩[D];南昌大学;2010年

8 胡志荣;论当代中国女性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鄢宜;近代福州本土女性服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继红;清末京华报界对北京下层社会的文化启蒙[J];文史月刊;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胡静;;清末四川女学探微[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岳程楠;;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近代化[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4 李春英;;论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5 鞠玉华;岳程楠;;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变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常晓京,张慨;论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廖军和;;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潘崇;张兰英;;清末督抚与女子留学教育的发展——以端方行为为中心[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震;;略论晚清女子教育问题[J];传承;2008年06期

10 阎广芬;我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留日女子教育[J];日本问题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2 何亮;;近代维新先驱陈炽的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凌云;;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郑涵慧;;人才济济 而国以强——孙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再析[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5 刘新科;向华;;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关松林;;试论福泽谕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晏立豪;;孙中山的教育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永生;;经元善与他的经正女学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禹志兰;张会军;;苻坚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彭玉康;;康有为后期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增妍;古代的“女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邓文锋;清末教科书的编撰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3 凌一;现代女子教育研究的新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张莉;近代女子教育与一代女作家的浮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曹边防;青浦100个村级教学点将在两年内建成[N];东方城乡报;2006年

6 焦蓉;中国教育:现代化一百年尽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李磊;楚雄市文体局举办职工子女教育专题讲座[N];楚雄日报(汉);2007年

8 朱光伦;农民工子女教育何时不再难[N];毕节日报;2008年

9 闫广芬(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商人兴学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青年流动人口重视子女教育[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3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欣;清末教会女校的创兴及其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3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会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雷良波;试论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喜锋;论维新变法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媛;厦门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伟;清末四川留日学生与四川教育近代化[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马霞;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7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57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