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道德和教师功利的矛盾与反思——基于布迪厄行为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5 13:29

  本文选题:教师 切入点:道德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3期


【摘要】:义利对立的道德观造成了教师在"道德崇高"和"现实需要"之间难以取舍。布迪厄的行为理论认为,功利与道德不是对立的两极,它们都属于"实践经济"的范畴。借助布迪厄行为理论进行反思,当前教师功利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象征性行为"得不到认可,二是"象征利益"的潜在价值得不到保障。
[Abstract]:The opposite morality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choose between "moral sublimity" and "realistic need." Bourdieu's theory of behavior holds that utilitarian and moral are not opposite poles. They all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practical economy". With the help of Bourdieu's theory of behavior, the main reason for teachers' utilitarianism at present lies in the fact that "symbolic behavior" is not recognized. Secon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symbolic interest" is not guarante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富兴;;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2期

2 李敏;檀传宝;;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6期

3 甘剑梅;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桂蓉;;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之我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薛雯;;广告学教学中网络实践课程的设计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赵海鹏;尚艳秋;;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5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6 卢先群;;关于南昌师专德育隐性教育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7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9 李瑞芳;;论课堂教学改革[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郭剑波;尤云弟;许敏;;浅论留日学生与浙江近代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姚保军;;探究自学辅导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曾少聪;汪鲸;;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居住国的政治关系——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杨宁兵;;试论媒介“社会资本经济”——一种解读媒介产业本质的经济社会学考量[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松;刘中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探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平果;师生隐性冲突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迪;新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叙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银桥;新市民就业中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京京;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晓博;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迪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铭钦,梁昱庆,马学元,倪怀敏,彭晓林;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康洁,熊和平;教师:道德身份与道德教育[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3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4 李甘省;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J];才智(人事人才);2004年05期

5 丁锦宏;“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6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陈桂香;;多元价值社会中教师道德枷锁的解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J];人民教育;2005年08期

9 陈向阳;;论教师道德的专业特性[J];学术论坛;2006年12期

10 甘剑梅;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贤;中国当代作家审美追求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马维娜;指向“改造性实践”的教育反思[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3 王鉴;安富海;;教学论学科建设30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1期

4 金花;;高等教育管理人性基础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4期

5 胡金木;;我国高等教育十年扩招之路的回望[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9期

6 朱忠良;;理性主义与道德[J];中国德育;2009年05期

7 龙海霞;;应然与实然:当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义全;;说课活动的理性反思[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王启云;沈斌;;教学目的调整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10 谢东宝;;证书化时代的教育反思[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大明;;关于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反思[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海昌;;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思维品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杜鸣;王学发;;房地产估价道德规范体系建设[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占强;;慈善行为:现代社会文明公民的基本道德实践[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7 兰卓;郑清贤;;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8 刘自武;吴冬平;;浅谈山洪风险管理——“6.10沙兰镇山洪灾害”的反思[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9 王恩界;;实践社会心理学的内涵与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罗章;涂春元;;反思“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的现状——“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综述[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柏玲;特长培养走入功利化怪圈[N];文汇报;2010年

2 郑渝川;大学生“功利化”暑期实践值得反思[N];烟台日报;2009年

3 封寿炎;志愿“功利化”折射出什么[N];解放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大庆;阅读率超八成,可喜 阅读呈功利化,可忧[N];光明日报;2011年

5 张志坤;教育不能太功利[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书艳;中国式教育的功利化硬伤[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李爱铭;植物兴趣班为何难觅芳踪[N];解放日报;2006年

8 周慧虹;青少年阅读不可太功利[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社会参与才能克服功利办学[N];东方早报;2011年

10 任胜;功利化“师徒结对”的隐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洪彬;论志愿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7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9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实践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欣;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俊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出路[D];山东大学;2007年

4 郝珊珊;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骆悟捷;社会法总论研究的反思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6 朱树静;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楠楠;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华;渐变与反思[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李广践;对J.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正君;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本文编号:1663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63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