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英庚款董事会对民国时期西北教育之影响——以甘肃、青海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25 22:28

  本文选题:中英庚款董事会 切入点:西北教育 出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退还了大量的庚子赔款。英国与国民政府联合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负责其退还庚款的管理和使用,决定用投资实业之庚款所产生的利息资助中国的中等教育。西北地区因此受益。中英庚款董事会在西北地区资助教育事业历时10年,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其自办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以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成绩斐然,对西北地区的教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1920s, the United Kingdom refunded a large number of indemnities of the Boxer. Britain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jointly set up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and British G,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refund. Decided to fund China's secondary education with the interest generated by the investment in the Gung paragraph of Industry, which benefited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Sino-British Geng Fund has done a great deal of work in funding education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for 10 years, especially in its own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which have played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in edu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have had a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62.9;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正平;张建中;;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继华;;中英庚款董事会兴办西北教育活动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大春;晚清政府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政策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周辉湘;论《万国公报》对维新变法的舆论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杨大春;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孙冬虎,王均;近现代北京城区教育、书肆、戏曲的文化地理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刘宝东;;近代西法东渐的进路、特点及影响[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6 王显超;牟英俊;;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杨化狄;;传教士慈善事业的特点与启示——以民国时期社会救济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清芝;;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邓杰;;民国时期基督教与川西赈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廖良梅;社会慈善家群体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伯娅;;碰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4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荆杰;近代中国东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861-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合成;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窦烨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婉燕;近代直隶(河北)天主教会医疗卫生事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少凡;清朝的衰落与西方中国观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雪焦;翻译与改写:李提摩太《百年一觉》译本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龙建军;近代华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伟;郭显德胶东地区传教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10 李芳;建国后教会大学的改造与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宗英;庚子赔款与西北教育——英国庚子赔款与国民党西北政策的调整[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季邑;太平天国革命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龚鹏,许凤林;浅谈对闭关政策的几点认识[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王业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J];学术研究;2003年02期

4 赵朝峰;1956年苏东政局对中国政治的消极影响及启示[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朱丹彤,徐晓旭;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连顺,谭献民;浅论抗战期间中间派对时局的影响——以《抗战三日刊》的宣传活动为例[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杨怀荣;洋务教育对近代社会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夏俊霞;晚清士林的香港观与思想嬗变[J];史学集刊;1998年02期

9 王虎;试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苏全有;论晚清灾荒的成因及其影响[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彤;;浅谈营溪战斗对黄桥决战的影响[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田培松;毛豫京;;统一战线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及影响[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3 黎仁凯;;直隶、山东义和团的相互影响与渗透[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宋保国;;辛亥革命的现代化指向及其影响[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汪杰;;夏家山事件及其影响[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6 张惠信;;清末货币变革对山西票号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7 路文焕;;地理环境对渡江战役作战的影响[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吴金香;;田二河事变始末及其影响[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9 孙远方;梁华栋;;平原起义始末及其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刘星华;;从国家安全角度谈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的影响[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2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宗志;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延玲;满铁附属地对中国东北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杰;日俄战争日本获胜的军事原因及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斌;论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及其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代巧丽;晚清经济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吴晓娜;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抗战影响探究(1931—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丹丹;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肖海霞;晚清清流派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金雷;论琦善在藏施政措施及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张小梅;朝鲜三一运动与中国五四运动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7年

10 王志斌;战争与佛教徒[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5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65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