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

发布时间:2018-03-25 22:16

  本文选题:青少年学生 切入点:心理互助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摘要】: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日趋多元化,很多已经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针对个别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心理互助则通过同交集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实现了精神上的互相帮助,因此应当重视和采用心理互助的形式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互助的作用1.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可以实现其主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psychology of young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many mature way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example,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for individual adolescent students, The offer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Mutual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as helped each other spiritually through communication among intersecting people.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adopt the form of psychological mutual help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adolescent students. 1. The function of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广东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畅;;大学生公寓朋辈心理帮助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笑燃;;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永;;自助助人 助人自助——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浩;;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姚小燕;;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王佳佳;;从社会认同谈心理委员队伍建设[J];才智;2011年13期

4 李美英;肖汉仕;;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服务期望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5 秦峗;樊洁;;关于高校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1年09期

6 邓弘钦;潘维;;三级督导:高校同伴辅导的重要保障[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7 李莉;;国内心理委员制度研究综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张雯谦;马晓云;李瑜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S2期

9 李术红;王丽娟;;当前高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现状及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敏岚;;以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木明;唐军梅;王汝干;;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2 韦耀阳;郑维锋;;论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的建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3 刘时勇;;关于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2期

4 秦峗;黄新海;裴学进;;论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5期

5 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6 胡伟;胡峰;;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的运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9期

8 王永;;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9 周海咏;完善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7期

10 王希永;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丽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与教育[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8年04期

2 戴悦;走出引导青少年学生的误区[J];宁夏教育;1995年11期

3 亚皓;浅谈对青少年学生的鼓励[J];河南教育;1994年04期

4 王绍英;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J];江西教育;1998年01期

5 谢维和;重要的是减轻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单应发,,曹为圣;谈谈餐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7 曾长普;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略论[J];求索;2002年05期

8 戴斌荣;青少年学生的早恋心理[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沈思媚;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矫治[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常国战,张新哲;如何增强青少年学生承受挫折能力[J];安徽教育;1994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珍玉;张郭莺;谢曙光;;宁波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家楣;;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素质内涵、构架及对情感分类的拓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曹成刚;;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会;刘超;芦然;;丰台区17所学校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情绪的调查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崔毅;;关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继承与实施教育之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8 卢家楣;谭顶良;;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素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大均;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栾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实验研究[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夏斐;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课外教育“杭州模式”[N];杭州日报;2009年

2 何光彩 周日生;我市表彰“优秀法制副校长”[N];永州日报;2008年

3 曹文宏;洛南县举办青少年学生法制报告会[N];商洛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欣刚;莫让“禁果”变苦果[N];延边日报;2009年

5 赤壁市赤马港中学 汪泳涛;青少年学生暴力心理分析[N];咸宁日报;2010年

6 郝卫江;青少年学生健康不容忽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马敏;过亿青少年从中受益[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用小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王清芬 朱英;爱心浇灌 茁壮成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徐媛;加强协作 出新出彩[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欢;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苏兰;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调查分析与教育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艳;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4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庞鑫鑫;青少年考试焦虑相关心理因素及影响途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霍芹;青少年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城乡和性别差异[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高荣;基于提高心理社会应对能力的预防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训练教程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杨安;青少年元认知、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09年

9 盛孝桂;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徐金平;青少年学生闲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5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65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