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关系调查研究
本文选题:医科大学生 切入点:社会支持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和王才康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做调查。结果①有效问卷932份,能较好利用社会支持的人数为494人(53.00%);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数为436人(46.78%)。两者比率都接近中等水平。两者得分均值低于中国的常模水平;②不同分类亚群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城镇生、学过心理知识的学生比男生、农村生、未学过心理知识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多(性别t=-5.986,P0.001;生源地t=-2.176,P=0.05;心理知识t=5.488,P0.001);学过心理知识、年长生比无学过心理知识、年幼生自我效能感高(心理知识t=3.957,P=0.007;年龄t=-2.038,P0.001);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230,P0.001)。结论①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②得到的社会支持与性别、生源地、心理知识有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知识、年龄有关;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Methods by using Xiao Shui's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Wang Caikang's Self-efficacy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we investigated the undergraduates of 3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Results 1 93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uld make better use of social support was 53.00; the number of those with higher self-efficacy was 46.780.The ratio of both was close to the medium level,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both was lower than the norm level of China. The difference of self-efficac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emale students, urban students,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received more social support than boys, rural students and students who had not studie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received more social support (gender tng-5.986n, P0.001; students' origin, tng-2.176, P0.05;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l 5.488m, P0.001; have studie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Young students had a higher sense of self-efficacy (t = 3.957, P = 0.007; age t = 2.038, P 0.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Conclusion 1 Social support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area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 is at the middle level,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level. The social support is related to gender, origi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作者单位】: 广州医学院南校区办公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心理学系;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年02期
3 刘杰;;中国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7期
4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5 何莹;郑希付;;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章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析及体育教学中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黄慧明;弋鹏;;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孙匡正;刘启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段昌华;;浅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5 庄郁馨;周博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吕连福;高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梁书生;王璐;;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水平及其关系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许华山,许霞;癌症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胡珊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振宇;黄鹤;曹蕾蕾;;体育在职进修研究生健康状况评价——以北京体育大学部分在职研究生为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慧;;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东蕾;;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富珉;;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课题[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春梅;陈影影;张旭颖;张倩;周鑫;李柱华;张迪;李春光;王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聂万勇;裴秋宇;秦瑛;;我国大学生心理及高校心理咨询状况调查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伍翔;;朋辈辅导员培训促进高职大学生提高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9 朱秋飞;;自我效能感对不同情境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10 明文;张振新;;积极自我暗示对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3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4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组织创业气氛及其对创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贞;硕士研究生适应性、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6 周杰;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俊红;石家庄市失业人员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3 蒋怀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05期
4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6 陈图农;周丽芳;;大学生不同社会支持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陈文莉,王光状,褚庆柱;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10 崔小梅,郑权,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J];体育学刊;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玲;朱霞;孙云峰;杨业兵;;军校男大学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2 张若萍;刘爱书;裴国洪;;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3 冯杰;郎森阳;杨君;王娟;张川敏;孔巧;牛晟;丁伟艳;;4496名新兵一般自我效能与SCL-90、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徐旭东;时彩玲;;社会支持程度对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解剖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1期
5 陈启山;杨丽莎;;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和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年02期
6 张绍刚;厉飞飞;;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7 刘兟斐;王兆良;李文兵;周超;齐海静;胡典;;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8 曾晓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9 杨萍,唐兵;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抑郁的影响方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凌;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兰江;;大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唐丹;王大华;申继亮;;中国城市老人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林芝;;提高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妍;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若萍;刘爱书;裴国洪;;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子辉;李灵;;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中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潘仲君;;从概念界定角度看控制感研究中的问题[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车丽萍;;试论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婷婷;黄希庭;;自我效能影响健康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彭丽华;李洋;;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养育方式和成绩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亢蓉;面对成功 女人望而却步[N];保健时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游婕;职业枯竭现代人的杀手?[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汪智慧;优等生为何行为“跑偏”[N];健康报;2003年
4 ;孩子别哭[N];成都日报;2008年
5 北京阿尼玛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适当“攻击”利于男性心理健康[N];保健时报;2010年
6 孝南区实验中学 张蔷菲;初三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N];孝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正华;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元认知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娜;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萍萍;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0年
4 于峰;自尊和自我效能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冰;内蒙古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建财;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沈洁嵘;关于儿童发展动机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韬;高校临近毕业学生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薏洪;抑郁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中科;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结构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9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