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江苏籍人士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的重要贡献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 江苏籍人士 ; 参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民国时期江苏省政治地位重要,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这期间有三类江苏人与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关系密切:革命者亡命东南亚从教,其中有的人在国外暂避一段时间,又回到国内继续从事革命事业,有的人则终老东南亚;志愿者远赴东南亚支教,这类学历较高的专业教师,通过亲属乡邻关系,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侨生的生存能力;当政者考察东南亚谋教,他们通过多方调研,帮助政府确定华文教育的大政方针,为华校的教材建设贡献心智。这三类人都对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Jiangsu Province had an important political position,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developed culture and education.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Jiangsu people who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he revolutionaries fled to Southeast Asia to teach, some of them took refuge abroad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n returned to China to continue to engage in revolutionary cause, while others died in Southeast Asia;Volunteers go to Southeast Asia to teach, such highly educated professional teachers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ivate the survival abilit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Southeast Asia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ir relatives, townships and neighbors.To help the government define the general policy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chools.These three groups of people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江苏籍语文工作者对国家语文政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YYB009)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K2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平;关于中国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王前;刘文宇;;现代技术伦理的“知行合一”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牛则;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明贤;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5 戚洪;;民国时期江苏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及成因[J];民国档案;2006年03期
6 苗春德;论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运动的基本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梁德友,傅瑞林;黄炎培人才培养思想及现实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5年33期
8 林苏;;论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与当代高职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年11期
9 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6年26期
10 王建朗;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德恩;职员阶层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忠;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琴;抗战时期广西与中央金融业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稳;成功性就业与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越英;川西B-29“特种工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孙文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菊香;新桂系时期广西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棉阳;早期华资银行业研究(1897—1927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于桂霞;我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教材教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珍珍;民国职业教育研究(1912-1927年)[D];河北大学;2005年
9 常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乡村教育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夏泉;试论暨南大学在民国高教史上之地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别必亮;近代国内华侨教育的政策与措施[J];史学月刊;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元;民国时期的"夏时制"[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2 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6年02期
3 柯伟林;朱适;陈红民;;关于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化问题的新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印少云;;国民外交运动与民国外交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曹风雷;;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河南造林运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付广华;;民国时期新桂系政权的民族观述论[J];桂海论丛;2007年06期
7 孙静;刘嘉;;浅析民国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以湘西地区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绪忠;;试论民国浙江禁烟运动的发展阶段——仅以1912—1935年为考察对象[J];黑龙江史志;2008年24期
9 喜饶尼玛;央珍;;民国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述评[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10 田苗;喜饶尼玛;;止步于“屡现曙光”缘由之探析——试析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若干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江沛;;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赵英兰;;民国社会病态与弱势民众生活述略[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印焕;;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的离村与人口近代化[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敖文蔚;;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9 何康民;;民国时期的汉中油布票子[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10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香;学界反馈力量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出《续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高志全;王宠惠:民国第一位法学家[N];东莞日报;2011年
4 湖南省桃源县审计局 李云飞;民国时期湖南省的县级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9年
5 黄美真;完整展现民国史风貌[N];人民日报;2006年
6 谢世诚 伍野春 华国梁;民国时期的体育节[N];法制日报;2000年
7 陈郑煊;民国时期使用的货币[N];闽南日报;2005年
8 陈清筌;怀想那些消逝的名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姜澎;吴景平:故纸堆中还原民国历史[N];文汇报;2011年
10 沈涛;民国时期自贡的禁赌[N];自贡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5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黎霞;负荷人生: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向文;民国时期湖南师范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春英;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9 张彦台;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文伟;民国时期西北土匪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4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慧;中华国民拒毒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现华;民国时期杭州典当业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宁宁;民国时期赌徒群体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秀惠;民国时期福建大刀会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赵林凤;民国时期江苏农村金融变动的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卢艳香;民国时期青海省人口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5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4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