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复杂性视阙下德育灌输的现实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4 02:15

  本文选题:德育灌输 + 复杂性 ; 参考:《系统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我们以简单性思维方式指导德育灌输。社会的遽变、价值多元时代和人自身的复杂性为德育灌输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提供了前提条件。用复杂性重构德育灌输,需要我们至少做到以下几点:坚持德育灌输与发挥受教育者的自组织作用相结合;重视和关注德育事件;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各个因素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灌输网络系统;借鉴混沌论,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进行德育灌输。
[Abstract]:The crux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at we direct moral indoctrination with simple thinking mode. The sudden change of society, the multivariate times of value and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themselves provide the precondi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inculca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To reconstruct moral education indoctrination with complexity, we should at least do the following: combining moral education indoctrination with exerting the self-organizing role of the educatee;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even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each factor on the basis of insisting on the integrity. Form an all-round indoctrination network system, draw lessons from chaos theory, carry on moral education indoctrination between order and disorder.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0TJK353) 广东省高教学会2012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GJB125084) 2012年深圳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QNCG17)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贾安林;藏缅语族圈舞文化初探[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3 李志红;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葛明德;脑发育的可塑性及其在行为进化中的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6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渭清;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杨晓;;复杂哲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廖全京;两重文化悖论中的灵魂挣扎——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意蕴[J];当代文坛;1994年01期

10 巫晓燕;历史叙事中的审美想象——评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2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8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佘艳春;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4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继良;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锐;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10 戚人杰;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小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哲学随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傅智勇;论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的健康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学理论;2011年21期

2 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学理论;2011年22期

3 乔瑞红;;学校德育灌输刍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4 蒋园园;;教育财政与管理的视角: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5 蒋园园;;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多维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6 曾水兵;;教育:一个“冒险”的旅程——基于“人”存在的非确定性之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7 赵庆;;寻觅教育的“阿基米德支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刘继华;魏宏;;试论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徐剑虹;;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模型的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燕国材;;浅谈潜能的基本分类[J];中学教育;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聂晶;;专业证书学员入学动机与相关因素的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李红燕;谢晓风;;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与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蒋鸣和;;区域教育信息系统(REIS)的设计和初步实现[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乡市二中校长 李长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重视五个结合[N];新乡日报;2006年

2 欧阳锡龙;教育的激情不可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计琳;呵护教师心理期待更多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杨国新;学习名校需要探根究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 秦力;学校文化是“做”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铁铮;校园贴吧不能一关了之[N];光明日报;2007年

7 黄明晴;性教育“转型之镜”:张竞生们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吴红缨;仇和昆明教改 学前教育九成民营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郇宜军;当代青年学生应如何面对挫折[N];莱芜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丰捷;通识教育,教师“通”学生才能“通”[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志忠;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保明;论德育灌输[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一飞;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与情境兴趣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聂荣鑫;“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学校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陶双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建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灿新;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学明;从前概念到建构观——浅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白晓晖;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D];云南大学;2011年

8 刘燕;面向对象的教学模式建模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伍正翔;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凤花;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94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94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