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理论的教育技术进化表现形式研究
本文选题:教育技术 + 本体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2期
【摘要】:本文针对教育技术本体的进化进行分析,借鉴系统理论分析教育技术进化的内涵,利用数学工具揭示教育技术进化前后的表现差异,分析了6种教育技术进化的表现形式。在研究中揭示了单个教育技术系统的进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教育技术系统层级结构越发明显;(2)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处理元素之间的关系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3)技术的程序的改进,带来自动化和智能化;(4)遗传信息量随着教育技术系统的进化逐步增加。提出了教育技术创新发展的科学方法,对教育技术的评价进行思考,旨在"工程学研究取向"的视角下,揭示教育技术本体运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ntology is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volution is analyzed by using system theory,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volution is revealed by mathematical tools, and six kinds of expression form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volution are analyzed.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evolution of a singl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is 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ing elem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pecialized. The efficiency of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which brings about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The amount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inks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general rules and methods of the oper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u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orient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梁林梅;郑旭东;;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2 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檀润华,张青华,纪纯;TRIZ中技术进化定律、进化路线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4 周骏宇;李元平;;技术的进化范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1期
5 盛世豪;;试论技术进化和技术体系的演变[J];科学管理研究;1989年03期
6 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2期
7 杨开城;;论技术的进化机制与教育技术的进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1期
8 高铁刚;;基于系统理论的教育技术本体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力;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李文文;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越红;裴磊;;电影声音技术:人类思维的外化显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刘美凤;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判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刘晶;教师与机器优劣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章俊;郭发军;宗燕兵;苍大强;李玲珍;;TRIZ研究及其在定向凝固设备设计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昕;杨君顺;;基于TRIZ进化理论在产品预测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9 张仲秋;;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百科全书式技术观[J];才智;2008年05期
10 曹贤钟;基于任务驱动的CAI课件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黄伯尧;;军事技术创新效果评判的不确定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罗玲玲;;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苟泽志;李文高;;边远地区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魏亚平;孙永利;李学东;宫巨宏;;工科院校中财会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的探讨与实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闫宏秀;;技术物传播:价值选择的视角[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闫宏秀;;中国技术系统的价值选择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孙加臣;;TRIZ技术进化理论及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丁学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顺生;粮食生命线工程系统构造与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阳光辉;科技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巨乃岐;技术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李越川;中国铁路运输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史历仙;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刘杰;现代产品设计规划的关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鹏举;我国中小学生技术思维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瑜澍;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成人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中;和谐社会视野下技术价值的民生取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盖欣;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董国平;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的课程资源配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春喜;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改进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富一;学生学习生活的技术基础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德利;网络教学资源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何蕾;Web2.0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茹宏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技术发展中的“技术至上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梁林梅;郑旭东;;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任友群;詹艺;;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7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8 檀润华,张青华,纪纯;TRIZ中技术进化定律、进化路线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1期
9 顾小清;;应对挑战:促进学习的整合途径——美国“AECT 2009年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郑燕;张术丹;魏哲研;李长青;;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分析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百晶;中国教育技术学网:http://www.chinaet.org/[J];中小学电教;2004年07期
2 张鲁殷,郭启连;试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J];泰安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3 赵国栋;论西方教育界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和争议[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4 韦禾;教育技术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0年09期
5 Observer;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下)[J];中小学电教;2005年05期
6 李艺;教育技术学与现代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7 蔡连玉;;“教育技术”概念综述[J];中小学电教;2006年02期
8 张有录,许兴龙;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9 胡凡刚;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10 杨开城;教育技术学——“开发取向”的教育理论探究[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军其;杨宗凯;;理论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优势[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李俊飞;齐芳;姜达维;;对具有体育特色的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思考——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教研室 雷动纯;比喻、文学、想像力[N];科学导报;2005年
4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黄小玲;更新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N];汕头日报;2006年
5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周荫昌;艺术教育当是艺术的教育[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山东省烟台第20中学 孙贞锴;批判地吸收与继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秦学科;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精髓[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安徽大学 徐强 易佑民;尼采哲学 对当今教育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芦俊佳;美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6 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戚雪;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与学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春莉;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巍;教育技术学身份危机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3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3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