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育游戏设计中的4R教学
本文选题:游戏设计 + 后现代主义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2年24期
【摘要】:正一、后现代主义4R课程观美国当代教育家小威廉姆.多尔在研究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借鉴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怀海特的有机论思想、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对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反思,为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西方原有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受工具理性所
[Abstract]:One, the postmodernism 4 R curriculum view American contemporary educationist junior William.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postmodern science, Dole draws lessons from Piaget's biological worldview, Wyheit's organic theory, and Prygozin's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a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st curriculum idea. For the postmodern pluralistic and open curriculum design blueprint, seeking to replace the modernity of one-way monologue authoritative education.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concept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West are subject to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福建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4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7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温荣;创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君;许明;;国外中小学电脑学习游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年34期
2 张拴云,唐智松;后现代意域:现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郑淮;杨昌勇;;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J];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晓云;;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卢少求;卢义忠;;后现代主义与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王伟婉;;浅析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峰;;论后现代主义的德育观[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刘哲玲;刘奕;;浅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9 崔随庆;李长江;;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病理、表征及其消解——后现代视阈下对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的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梁花;;浅析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观念转变的启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8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5 李 茂 编译 凯文·唐纳利 李 茂;澳大利亚:家长掀起回归基础运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张鹤熊;学生自治[N];温州日报;2005年
7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山东省潍坊盲校 王培峰;教育哲学:逼近教师灵魂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信息化受困通才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成;数字化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与开发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5 程元元;基于Thinking Worlds的严肃游戏设计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汪学均;教育数字游戏的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东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的游戏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雍花;基于理解的小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黄如民;指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4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3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