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心价值的优先选择与学理基
本文选题:国家核心价值 + 社会公正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0期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础需要给予优先地位。教育公平可以提供突破结构性社会差异的机会,它不仅是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更是现代国家核心价值的体现及政府必须承载的责任。一个社会只有将公正安置于国家核心价值之处,才能凝聚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精神,激发绝大多数人的潜能,使社会绝大多数人按照各自的贡献获取收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首先取决于收入水平,如果去除生活在富裕家庭、遗产继承等先赋因素,那么个人的人力资本状况是其获得收入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与其本人的受教育状况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公平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在于教育公平。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nd educational fairness, a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 needs to be given priority. Educational fairness can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structural social differences. It is not only the ideal of a "beautiful society",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re value of a modern countr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bear. Only by placing justice in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tate can a society rally the spirit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society, inspire the potential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and enable the vast majority of society to benefit from their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re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members of society depend first and foremost on the income level. If the factors of living in a wealthy family, inheritance, and so on are excluded, then the human capital condition of an individu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earning income. Human capital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s own education. In this sens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equity lies in educational equ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D616;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克瑞;约翰逊与美国的教育平等化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小勇,闻立树,石颖;试论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春凤;;我国农民阶层的平等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汪盛玉;;何为“社会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考察[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黄子鸿;;城市发展中公共资源公平配置之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乔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蒋永福;李京;;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02期
7 卫兴华,孙咏梅;2004年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郑志丹;许月云;;社会公正视野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二)[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10 刘文欣,刘浩;调整城乡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璐;曹华;孙志强;;浅谈实现大学生教育机会平等中辅导员的作用[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丁榕芳;;新时期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锐;;科学发展观视野里的和谐发展[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凯斌;;邓小平公平思想的实践取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周远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现实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杨鸿台;;论社会程序公正与社会实体公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周绍斌;;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老年保障的新趋势[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费广胜;;论和谐语境下的我国政府再造[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启英;;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岳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生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细咏;社会主义和谐法治建设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丽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向东;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枫;建国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保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维维;“城中村”人口的“城市隔离”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立平;林登·约翰逊与民权法案[J];美国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欢;李军凯;;维护社会公正 建构和谐社会[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刘达禹;;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追求[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3 史文媛;;完善以社会公正为目标的社会政策体系[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4 吴佩芬;张博颖;;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张二芳;;社会公正:人性基础及其历史性[J];理论探索;2008年04期
6 夏金华;朱敏;;社会资本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困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士元;;努力实现社会公正[J];沈阳干部学刊;2008年04期
8 陈晓伟;;以社会公正促进中国和谐健康发展——读《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Z1期
9 徐庆利;;社会公正与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小君;;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陆军;;论社会公正及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董建萍;;三大规律视角下的社会公正问题——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李启英;;科学发展观与改革攻坚的理论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文东;;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赵海英;;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主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6 揭友华;;农民合法、理性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构建浅探[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肖振波;;社会公正视阈下的和谐社会构建[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窦炎国;;从均贫富到社会公正[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鸿武;;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徐鸿武;;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育中心 孙亚萍;浅谈社会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N];安徽经济报;2007年
2 马宗刚 王跃翔 赵雅莉 张渝;惠民关爱献真情 共享美好新生活[N];成都日报;2010年
3 邓子庆;拿什么挽救摔倒的老人?[N];大连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维权推动社会公正[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泰州经济开发区 霍雨霞;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N];泰州日报;2007年
6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景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刘海燕;全球化应以社会公正为前提[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见习记者 李仁平;底层人的路能走多远?[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吴忠民;“共建共享”视野下的社会公正[N];文汇报;2007年
10 吴睿鸫;别再让养老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覆辙[N];中国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易华;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云红;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及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3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爱武;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红梅;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9 韩国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晓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莹;论个体主体意识的发育与社会公正的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公正[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晓千;社会阶层分化中的政府责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顾业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黄昌洪;论社会公正[D];武汉大学;2005年
6 周彩姣;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司大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刘义堂;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公正问题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晓禹;社会和谐视域中的社会公正[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徐宁;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0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7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