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的古典形态与叙事风格——以钱穆的观点及孔子、司马迁的作品为基础
本文选题:中国教育学 + 古典形态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06期
【摘要】:深化当前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努力的途径之一是放长时段,从中国教育学2500年的历史积累中寻找教育大义与表达方式。以钱穆的观点为基础,重温孔子、司马迁一系的历史作品,旨在从一个侧面感受中国教育学的古典形态,进而理解为什么中国教育学具有"感发人心"的叙事风格。
[Abstract]:One of the ways to deepen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is to extend the period of time and look for the meaning and expression of educ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2500 years in Chinese pedagogy. On the basis of Qian Mu's viewpoi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works of Confucius and Si Maqian in order to experience the classical form of Chinese pedagogy from one side, and then to understand why Chinese pedagogy has a narrative style of "feeling inspir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10YJC8817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章启群;;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释义——从占星学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4 卢毅;;后五四时代部分北大师生的非政治倾向[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5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6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宋燕鹏;;南宋地方官学的修建与士人参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高秀清;;先秦“书写”研究简论[J];书画世界;2011年03期
10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蔡志栋;;“恢廓民权”的尝试——试论章太炎对直接民主的探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张学继;;探索体国经野之方略——110年来有关我国一级政区改革方案评议[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5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6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米文科;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元峰;隋唐山东政治势力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学玲;魏源与《皇朝经世文编》[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中国教育学的学术性格[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8期
2 冯增俊;周红莉;;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3 鲁洁;试论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4 李江源;中国教育学的失语与话语重建[J];教育导刊;1999年12期
5 栗玉香;实现教育学话语根本性转换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6 ;致作者[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8期
7 ;致作者[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9期
8 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巴战龙;;我心目中的教育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10 陈艳红;;现代性境域下中国教育学的文化旨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杜志军;;论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以叙事风格为考察中心[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章渡;;反高潮——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徐明道;;师范学校开设“陶课”的必要性[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宋馥香;;祝穆《方舆胜览》的著述旨趣及其编纂特点[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王颖;;酒与《水浒传》的叙事艺术[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8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周伟;;借“壳”说事的视频改编短片——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看一种新兴的网络影视模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 文;中国教育学走过沧桑百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李霆钧;《黄河喜事》导演高峰:追求自然化叙事风格[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谢泳(《黄河杂志》副主编);史学著作的叙事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邓稼先》:伟大功业下的朴实人生[N];中国电影报;2009年
5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教育探索和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周霖;重建教育理论创新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钱婷;教育2004:描绘中国教育成长年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佘颖 徐达;关注中小成本电影[N];经济日报;2011年
9 曹文轩;感动天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叶隽;对话:从“文体拓展”到“思想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孔新苗;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池大红;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两副镜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怡君;贝克特小说中的时间难题[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晓颖;“声音的颗粒”—伊纳里多电影叙事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臧路;贾樟柯电影叙事风格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李玲;格非“寻找桃花源”三部曲叙事风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娴;《绿房子》的叙事风格及其文本意义的探析[D];云南大学;2012年
5 王彬;当代西方时装摄影叙事风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霭霞;论80年代以来关注离土现象乡村小说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晓红;电视情景喜剧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顾晓;动画故事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华;六六编剧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赵远;黄建新电影叙事风格的渐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本文编号:1891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9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