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男女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差异影响
本文选题:农村留守儿童 + 男女大学生 ; 参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0期
【摘要】:采用16PF问卷对有留守生活经历男女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男女两组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五个人格因素(紧张性、忧虑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两个次级人格因素(感情用事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和一个综合人格因素(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上存在差别。留守经历对男女大学生影响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两者对安全感缺乏产生的不同反应,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要求不同以及留守女孩的自我防御的作用。
[Abstract]:The 16PF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life experi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tension, anxiety, fantasy, sophistication, self-discipline) and two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emotional serenity and alertness).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cowardice and decisiveness and a comprehensive personality factor (the grown-up person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ce of the impact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 o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lack of security, the different demands of the society on the gender roles of men and women and the role of self-defense of the girls left behind.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集美大学;
【分类号】:B844.2;B848;D6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杨青;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徐建财;;民办学院不同类型学生及与普通高校学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4 郭少榕;;留守儿童问题性别差异调查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5 郭变红;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个案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9期
6 肖三蓉;徐光兴;;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赵树东;;人格维度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4期
3 朱红;李杰;刘安波;;高中生恋爱与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4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汪志彬;;恣情成长的烦恼——评何世华的长篇小说《沈小品的幸福憧憬》[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唐华生;王正兰;叶怀凡;;四川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10 贾霄锋;李杰;;民间组织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静;单亲家庭中职护生人格特征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波,刘宣文,何伟强;青少年“无聊症候群”问题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3 洪冬美;中学教师的应付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林红;樊富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5 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6 盛冰;;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邢强;性别形成和差异的社会认知理论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学报;2004年03期
9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10 易进;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家庭理论[J];心理学动态;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武成莉;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占玉珍;江西高等院校体育专科生应对方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华;王淳;郭娟;;用16PF量表分析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2期
2 徐蕊;宋华淼;苗丹民;;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中国版)构念效度的验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3 徐家华;宋兴川;;机械技能型人才的人格特征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罗维铨;;贫困大学生厌世心理倾向与人格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5 杨海军,凌文辁;关于中学生与成人人格因素的比较研究[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6 丰丽红;蒋庆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16项人格因素测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年05期
7 毛艳霞;;高师生与综合性院校大学生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与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于开文;;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9 薛香;肖华;;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10 郭俐,戴月富;大学低年级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仉丽莎;周小帆;刘俊来;王燕;;情绪与决策的交互作用及人格因素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高超;蔡圣刚;;广州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买合甫来提·坎吉;闻素霞;;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石红;;98级新生16PF心理测试结果分析报告[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郭爱昕;;越轨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人格因素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权方英;李宏翰;;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黄波;;100例卒中患者男女16PF分值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彭涛;陈晓慧;;不同学习成绩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冯薇;性格婚检到底检出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张路;沪上青年嫁娶热衷心理测试[N];工人日报;2002年
3 杨智辉;走出“考试焦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陕西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 张润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浅谈[N];学知报;2010年
5 李学书 何静 牛丽丽 潘劲;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 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蔡虹;性格婚检怎样找到一生爱人[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管华;何谓人格评估[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延海;兰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因素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2 张天;卡特尔16PF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敏;人格因素与说谎、识谎行为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秋萍;功血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与不同证型间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赵文德;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7 郭异凡;高职学生人格特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莉;长治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9 匡斌;正颌外科患者人格特征与其术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徐鸿宇;16pf性格特征对高炉工长绩效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5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9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