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05:06

  本文选题:延安时期 + 电化教育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8期


【摘要】: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和电教设备的添置是其诞生和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外部因素: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国防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China,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Yan'an period was born, formed and developed with a speci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ternal factor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rrival of the Mao Zedong in Yan'an w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its birth, and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people of Yan'an at that time were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its birth.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who went to the revolutionary holy sit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audio-visual equipment has a solid human resources and material foundation; External factors: the rise of left-wing film movement and the practical deman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re the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birth,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during the Yan'an perio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延安大学教务处;延安大学人事处;
【基金】:延安大学2011年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研究”(编号:YDS2011-20) 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信息化环境下推进陕西城乡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研究”(编号:12JK008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长明,李祥;抗战时期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民主建设[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庆刚;论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历史贡献[J];阴山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永芳;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雷志成;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与税收体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琼;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维民;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菊;延安时期党的决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喻志桃;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丽雄;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石玉中;江苏秘密社会研究(1937-1945)[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杜成宪;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问题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梁淑红;杨汉麟;;我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转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郭法奇;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5 肖会平;周洪宇;;教育史学的学术功能与社会功能[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敏萍;;试论电化教育在智力发展与素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J];广东科技;2011年12期

2 祁溪晶;;抓电化教育 促高职发展[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3 黄小英;;民国时期播音教育的历史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王元安;;试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阿伦娜;;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共筑教育云平台 创建教学新模式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7 本刊编辑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隆重举行[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8 方八容;;试析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9 李建芬;;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在南京召开[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10 ;2010年两岸三地交互式教学应用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立;;谈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耿新锁;;论陶行知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葛焱;;细谈电化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中学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宋寿松;师丹琳;;浅谈电教教材编导的艺术实践[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建平;;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获组织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于应和;;愧对加厚恩师——一份并非课堂教学的教育叙事报告[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白智鹏;;提高教学片质量的首要环节——试论写好文字稿本的要素与意义[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10 徐适端;;中国历史文献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构想与实践刍议——以杨燕起等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为蓝本[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党小梅;我市电化教育馆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N];咸阳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银莲 通讯员 金俊杰;我市电化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3 何伟祥;市电教馆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刘安勇;努力提高电化教育水平[N];自贡日报;2009年

5 记者 管晶晶;电化教育事业30年来发展迅猛[N];科技日报;2008年

6 周毅;看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2年

7 王桃兴;楚雄市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N];楚雄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杨恒;庄浪全面实现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N];甘肃日报;2005年

9 钟伟;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燕贵峰;电教花开满古豳[N];咸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开;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宇静;延安红色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全;教育、技术与社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牛佳;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宏敏;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夏芸;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幸;德斯蒙德·基更远程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9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