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学研究范式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
本文选题:人类学 + 研究范式 ; 参考:《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摘要】:人类学关于人类文化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人类学对文化价值立场的坚守提供教育研究新的审视角度;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结论提示人的教育的独特性;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帮助教育研究者看到当前中国教育核心问题的解决途径。人类学研究坚持的独特的田野考察法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教育研究要深入人的发展的立体及细微层面;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际,尽力展示最真实而鲜活的教育现实;自下而上的理论框架构建形式有利于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本土理论。人类学的他者言说系统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他者的眼光有利于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研究中要观照体系内部生命体内在的需求;在教育研究中要站在第三方审视教育问题。
[Abstract]:The enlightenment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human culture to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s follows: anthropology's adherence to cultural value posi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culture suggests the uniqueness of human education.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y help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to see the solutions to the core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nlightenment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s follows: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go deep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subtle aspect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go deep into the educational reality and try to show the most real and fresh educational reality. Constructing a bottom-up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dagogy's native theory.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other speech system of anthropology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s follows: the other's vis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he inherent needs of the system's internal lif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we should stand in the third party to examine the education problem.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南民间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DHA100251)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西南民间传统科技课程资源开发”(项目批准号:08JWSK2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4;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户晓辉;自我与他者──文化人类学的新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让-马克·莫哈,孟华;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燕;;在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巴战龙;简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唐·罗沃萨姆;后殖民性:新现代性的挑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3期
4 徐杰舜,彭兆荣;我非我与“学术浪子”——人类学者访谈之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聂爱文;百年回眸 再展辉煌——记“21世纪都市可持续发展暨纪念中国人类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妮玛娜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晓妍;;读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方法》后感[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8 庞阳;;《努尔人》读书笔记[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9 汤振宇;;略论人类学仪式理论流派[J];理论界;2010年06期
10 吴文藻 ,王庆仁;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今昔[J];民族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大呜;;人类学与参与式发展理论[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淑娉;;从异文化到本文化—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回忆[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鸿保;;学步忆实—从“另类学”到人类学[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雷俊;;“人类学及都市人类学研究方法”专题综述[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老中青人类学家BBS天地[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何潇;;传播论与历史特殊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7 芭芭拉·凯分海姆;艾前红;;影视人类学的方法[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8 纳日碧力戈;;21世纪:实践的社会文化人类学[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张应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及意义(提要)[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盎;在科技之外,开掘文化的力量[N];西部时报;2009年
2 石峰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汉人民间“神灵”的人类学解释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何贝莉;从“他者”出发研究“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闵伟轩;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已设立影视专题会议19个[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记者 李沙青;主题:民族学与人类学[N];云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谢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组委会成立[N];云南日报;2009年
7 张继焦;人类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再度引起欧洲学界的关注[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姜德顺;新时期人类学民族学译介特点(下)[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刘娟;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两展”在昆明开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罗霞 李沙青;研究实力雄厚 成果造福社会[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3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田艳;文化聚合与文化推进[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10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2 徐鸿;一个算命先生[D];安徽大学;2007年
3 周晗;对德州北营村古苏禄国恭定王后裔的人类学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亚;我爱我宠[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欧静辉;对某私营企业职员交往的人类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孟涛;礼金、理性与农民随礼行为[D];山东大学;2006年
7 艾比布拉·卡德尔;生态环境与罗布人生活方式的变迁[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丽;郎德工分制中的道义、理性与惯习[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荣娥;农村婚姻礼仪的功能与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乾;近代以来华北村落乡村权力秩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0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3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