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理念与青少年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本文选题:教育理念 + 青少年学生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2年24期
【摘要】:正儒家自从孔子创立了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历时几千余年,尽管出现过不同形式的儒家流派,但在众多的学说中始终如一贯穿着一种儒家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在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渗透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基础。儒家教育学说不
[Abstract]:Since Confucius was founded, Confucianism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ese history.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forms of Confucian schools, there has been a Confucian educational concept throughout the numerous doctrines. In the process of exchanging ideas and cultures with each other, this idea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spiritual style,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forme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fucian pedagogy says no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2011A6300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2009-YJA880128)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课题项目([2011]-JKGHAD-024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374)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2 干春松;儒家精神资源与21世纪——杜维明教授访谈录[J];开放时代;1995年01期
3 周桂钿;论儒家精神[J];理论学刊;2002年06期
4 顾士敏;论“儒家精神”[J];中国哲学史;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光志;王福波;;论经济法理念与儒家精神的耦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史增芳;;李约瑟问题与文化自信——基于跨文化历史语境的视角[J];才智;2012年13期
3 张宏卿;;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宋金花;;儒家教育理念与中国文化强国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6期
5 胡键;;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要性、瓶颈和路径[J];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年02期
7 胡光志;王福波;;论中国经济法与儒家文化的耦合——关于经济法民族性的另一条探索路径[J];学术探索;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伟;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甘代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制度伦理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德邻;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风;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智敏;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倩;论荀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智;;论儒家伦理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2 王利红;张文杰;;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3 朱辉宇;;传统伦理资源的开掘与创化——立足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视阈[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4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下)[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年15期
6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年16期
7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红旗文稿;2010年17期
8 韩振;;关于孟荀学风问题之辨析[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9 秦平;;《春秋z@梁传》华夷思想初探[J];齐鲁学刊;2010年01期
10 田卫东;张健;;文化产业的时代语境及实践诉求[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生玲,马爱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韦家朝;贺林珂;;对柏拉图教育理念的历史分析与现代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董玉梅;;试论教师素质的核心内涵——能力本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4 胡云斗;何寿昌;李玉群;;当代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期
5 谭曙光;;一流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经验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张建华;宋丽英;刘焱;刘艺明;;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7 刘国红;周静;;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崔颖;;现代教育理念下课程观的建构[J];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9 李晶晶;;儒家博雅教育:理念、特征与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袁昌华;;大爱无痕的思考与践行——“以德育德,以爱育爱”教育理念解读[J];教书育人;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开东;;陈赓大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玉臣;;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肖卉;;“长征精神”开发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曹成刚;;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丽红;薛新娅;;校园恶性事件对青少年影响状况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愈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打造名师工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教育不应以精英为本[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石少华;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N];张家口日报;2009年
5 苏婷;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时晓玲;改善教育环境,从学校做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江都市国际学校 徐德培;建设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本版编辑邋陈文燕 刘想 陈玮 陈宏萍 严国庆 曹婕 陈建民;教室外的世界很精彩[N];杭州日报;2008年
9 毛丽丽;南京秦淮区廉洁教育进校园[N];消费日报;2009年
10 安徽省宿州市W乔徘逃,
本文编号:1940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4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