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诱变事件”
本文选题:诱变事件 + 教师专业发展 ; 参考:《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在认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经历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本质是一种生成的前提下,"诱变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便彰显出来。本文认为,在遵循"诱变事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教师教育者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践基础,创造遭遇,让教师有与众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最终促使教师产生行为改变的冲动乃至促进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ers' experience, and the esse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 kind of formation, so the significance of "mutagenic event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on the basis of "mutagenic events"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and educato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al basis of teachers, create experiences, and let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Finally, the impulse of teachers to produce behavior change and even to promote behavior change, so as to achiev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苏红;;关键事件:抵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11期
3 孙玫璐;;成人、生活史:一个终身学习的研究视角——奥尔森教授成人学习研究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3期
4 张倩;李子建;;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以TALIS 2010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报告为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5 夏惠贤;;亲历关键教育事件,激励教师有效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4期
6 徐建平;谭小月;武琳;杨敏;谭书弋;;优秀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分析[J];教育学报;2011年01期
7 王艳玲;;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赖俊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杨帆;;教师的反思性语言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8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任建东;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刘懿;;缺失与构建: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图书馆公众危机教育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爱凤;抚州市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5 黄春方;苏州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莉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名师影响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苑高兴;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晔;新课程背景下X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龙;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维才;;观念变革:从教师素质观到教师质量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3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4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6 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俞启定;;教师资格再认证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陈小娅;;创新教师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李琼;曾晓东;杜亮;;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与特点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李子建;;新世纪的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善亮,许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郭朝红,王彬;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3 段晓明;“自我指导式”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准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3期
4 支玖红;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叶奕民;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教师专业发展[J];班主任;2004年11期
6 杨沫辉,唐解珍;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秀英;跨省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在萌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8 杨志成;;明确思路,讲究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6年02期
9 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1期
10 谢尔;;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聚焦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专业教师健康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4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6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7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10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明恩 罗移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3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5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7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10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校长 张云鹰;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2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杜华;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河南大学;2010年
7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蒋莹;以教师职务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晶晶;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研修模式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维;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5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