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区域
本文选题:区域 +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24期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就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国家层面的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是以区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为基础的。本文首先提出了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激励困境,接着介绍了相关激励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激励问题,试图说明激励地方政府开展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
[Abstract]: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region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incentive dilemma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then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incentive theory,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centiv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encourag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change the mod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案例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是BJA100088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西真;科层制和关系网络:学校中权力与资源的配置[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颖;;论农村环境管理中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现实困境与实现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李旭琴;;街头官僚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及矫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巩建华;;传统官僚制的现代遗存与中国政府的现实应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韩志明;;政府责任场域中的悖论空间[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6 向玉琼;;论地方政策供给意愿的形成与变更[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7 胡少明;;影响我国农村家庭普通高中教育投资的因素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亲培;崔先维;;政策网络中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与对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9 冯志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献评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10 房波;;浅析现代公务员制度与民主的平衡关系——兼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昌明;;构建符合审判规律的司法效率评价机制——法院高结案率现象的解读与反思[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爱秀;;契约论视角下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曹淑江;;高等教育体制分权问题研究——中央高等教育投资对地方高等教育投资替代作用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克瑞;;教育交易费用及其度量[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童宏保;;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曹淑江;;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基础教育投资努力程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和倍差法的实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蔚;;“党内民主”价值的多重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陈宏彩;;社会和谐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创新——以衢州“专案管理”机制为个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敏;利益集团与中国药品安全规制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6 康辉荣;教育经费区级统筹对乡镇成人学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熊丽萍;基层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何春革;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保力;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晖临;;社会史的视角[J];读书;1991年09期
2 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3 孙立平;市场过渡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J];战略与管理;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刘增娥;郝玲玲;孟文静;;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年15期
2 何泽龙;;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钟为春;;抓校长现代化素养 促区域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4期
4 宋奎阳;白洪成;;基于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农村教师激励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赵喜;;基于博弈的教育经费主体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20期
6 褚金光;;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与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7期
7 张炜;时腾飞;;我国区域教育经费支出公平性的实证研究——省际各级教育支出基尼系数的测算与比较:1996-2006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8 诸平,杨念鲁,陈晓平;中国农村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分类的方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1期
9 王志勇;;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韩海彬;李全生;;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与收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有志;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刍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蒋鸣和;;区域教育信息系统(REIS)的设计和初步实现[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教师2011年参加学术会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刘明;邹长海;;区域教育体系规划的若干理论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罗明东;陈瑶;;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论[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舒敏熠;;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捷;;对提升会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国芳;;地方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探讨——云南省突出重点扩大试点推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工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冯义国;谋划区域教育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林琳;实现区域教育新跨越[N];自贡日报;2009年
3 韩世文 鄂琪;师资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的关键[N];中国教师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琳;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建设现代教育强市[N];自贡日报;2010年
5 河北省冀州市信都教育集团董事长 王向展;怎样坚守我们的精神领地[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记者 李栋 通讯员 匡嘉林;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专家组评估[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宝应县教育局局长 蔡祥云;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教育和谐发展[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廊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 局长 李柏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省一流的区域教育[N];廊坊日报;2009年
9 记者 辛瑞玲;龙湖构筑区域教育“民生工程”[N];汕头日报;2009年
10 汪瑞林;安博教育:区域教育服务区域经济 促进大学生就业[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赵全军;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制度研究(1978-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娜;基础教育产权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陈静漪;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东;区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柯政;地方政府的课程政策执行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凌云;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地方政府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卜秋;论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白云;论区域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中南大学;2011年
6 侯彦斌;我国“区域教育研究”的概念、意义和方法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卫萍;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继业;地方政府义务教育政策评价与建议[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丹;学校管理中选择性激励机制之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舜;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76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7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