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换——“地方性知识”的视角
本文选题:农村教师 + 地方性知识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3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具有标准取向、城市取向和非区域视野的特点,这一范式忽视了城乡教师的地区差异,忽视了农村教师发展所需的地方性资源,使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变得狭窄,失去专业发展的话语权。地方性知识视角能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生存场域的关系,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并肯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基于乡土文化,重构其专业发展的文化场;深挖乡土文化内涵,加强农村教师的文化发展;开展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paradigm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 orientation, urban orientation and non regional vision. This paradigm ignor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neglects the local resources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makes the spac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become narrow, and loses the discourse righ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cal knowledge has been lost. The knowledge perspective can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and their survival fields, open the path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ffirm the subjectivity of teacher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local culture, restructure the cultural field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g the connotation of loc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and carry out the prop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eachers. School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rural school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马启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三次文化变革[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4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5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7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8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9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刘家和,陈新;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健;;明清江南士绅的祠祀观念:以苏松为中心的考察[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兆t,
本文编号:198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8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