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有限知识与知识教学任务

发布时间:2018-06-05 05:47

  本文选题:有限知识 + 个人知识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10期


【摘要】:知识的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之间横亘重大差别。所有教学中之被命名为知识的教学内容,从来就不是一种整合的人类的认识结晶,而首先是也直接是具体时空境遇中人的知识,以分立的个体或者说有限知识的形式存在。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师生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发掘具体的知识的有限性并对之加以充分思考和运用的问题。作为个人的具体的知识总是有不完全、不充分、不均衡的局限,它们约束教学过程中个人知识追求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及其方式,因而,教学的互动交往、对话探究具有了决定性意义,知识教学的任务就集中到增长知识和增强责任两个方面。无论增长知识还是增强责任,单纯的定论式的输入接受都不可靠,它们只能依存于个体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Abstract]: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of knowledge and the social existence. The teaching content named as knowledge in all teaching is never a kind of integrated knowledge of human being, but it is also directly the human knowledge in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circumstances, which exists in the form of discrete individual or limited knowledge.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is how to explore the limitation of specific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learning and how to think and apply it fully. As an individual, the specific knowledge always has the limitation of incomplete, insufficient, unbalanced, they restrict the depth, breadth and way of the personal knowledge pursui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the teaching. Dialogue and inquiry have decisive significance, the task of knowledge teaching focuses on increasing knowledge and enhancing responsibility. Whether it increases knowledge or increases responsibility, simple deterministic input acceptance is unreliable and can only depend on the individual's continuous explora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基金】:作者主持的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现代课程与教学制度知识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1sk339zd)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张华;;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11期

3 刘硕;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试论知识传授的作用与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时伟;;区域公共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利珍;;从证伪主义看中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吴义龙;;自由还是安全:一种经济学的进路——兼评《并非自杀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张小忠;;奥克肖特与历史哲学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7 余达淮;程广丽;;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进化认识论之比较[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8 熊淑英;;意会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9 舒志定;;个人知识与人本教育观透析——波兰尼《个人知识》合法性的一种阐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0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赵月刚;;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合理性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钱林晓;王一涛;;对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贺善侃;;论创新思维的群体组织环境[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蔡志栋;;试论非宗教运动的思想史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林航;;科学还是人文?——以亚里士多德为例[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王亮;;模仿——西部欠发达地区媒介发展的有效战略[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张飞熊;意义创造[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之颖;新课程高中物理光学内容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雅;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生活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相鹏飞;IT领域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1年

5 周福良;基于SECI模型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与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邹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辨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艳;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菲白;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教师情境知识[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水仙;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华;;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1期

5 王策三;;“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7期

6 周南照;;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J];书摘;2003年11期

7 谭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现状与推进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Z1期

8 王策三;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3期

9 王策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1期

10 王策三;;一次很好的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泽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马云鹏 唐丽芳;[N];光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Z1期

2 刘徐湘;;波兰尼“个人知识”概念在教育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7年05期

3 刘良华;;教育自传中的个人知识:关于“好教师”的调查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4 冯东书;;知识不等于智慧[J];师道;2002年11期

5 徐雅萍;;教师的个人理论解读——基于默会知识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0期

6 舒志定;;个人知识与人本教育观透析——波兰尼《个人知识》合法性的一种阐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秦文;王永红;;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教育思想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张欣童;;教师个人默会知识:解读教师培训“低效”的一把钥匙[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9 李建军;;教学主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维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01期

10 郭震;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应突出整体联系的观点[J];天津教育;199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凌皓;;中国传统私塾的训蒙原则与方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恩辉;;一个语义发散思维训练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王锦荣;;浅谈学校法制教育与礼仪教育[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授人以“欲”,先于“渔”[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江苏省无锡市教师 张蛰;来吧,,同行们——让我听到你的声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郭元祥;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 杨福家;培养公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N];联合时报;2007年

7 子虚;给教学打上浓重的个人印记[N];天津教育报;2007年

8 田宝宏 魏宏聚;浅析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9 赵满忠(作者单位:大庆一中);基础教育的提升与超越[N];大庆日报;2005年

10 张河清;专业学习与教师素养[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z巡

本文编号:1980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80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