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澳大利亚职前教师的体验式参与:过程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06 01:15

  本文选题:职前教师 + 体验式参与 ; 参考:《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11期


【摘要】:澳大利亚的职前教师实习已经悄然从注重实习技术手段转向加强实习软环境,注重学生实习体验。本文解读了澳大利亚职前教师实习的"体验式参与"的内涵,分析了这一思想主导下的实习手段和举措的过程和价值。最后,呼吁改进我国师范生实习的"师徒帮带"的单一线性形式,构建科学完善的见习实习课程,使师范生的实习系统化、科学化、体验化。
[Abstract]:The pre service teacher practice in Australia has quietly shifted from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technical means to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ship soft environ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internship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experient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Australian pre service teacher practice, and analyses the process and value of the practice and measures under this thought. Finally, it call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our country. A single linear form of "mentoring band" for normal students in internship is established, and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internship course is constructed to make the internship of teachers students systematized, scientific and experiential.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深;心理技能训练的内隐学习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坤;;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钟玉杰;马玲;李勤;;利用默会知识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刍议[J];护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孙利红;;内隐学习理论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5 方柯;浅论语感与内隐学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顾柳琼;内隐学习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安蓉;内隐学习对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8 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9 郭秀艳;章悬;朱磊;;思想教育的“润物无声”模式——文学艺术的无意识启动研究[J];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10 黄幼岩;;默会知识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晓丽;魏向清;;内隐学习特征研究对英汉学习型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林;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聂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寒;内隐学习意识性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加仁;加工水平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致远;玩耍视域中的物理新课程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立;人工语法学习中内隐学习特点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娟;试论现代家庭的语文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德华;教师实践性知识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吉英兰;词干补笔测验中意识与无意识分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丽;基于内隐学习的英语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小春;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6年

9 魏知超;态度形成的内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耿玉玲;内地少数民族高中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众;;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方兰然;;职前教师实习支教中的认知冲突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黄兰芳;;新课改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4 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5 钱小龙;汪霞;;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李东斌;胡蓉;;回归实践范式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构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姜勇;时莉;;奥地利教师教育政策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康凯;郑燕林;;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9 范秀辉;申仁洪;;美国教师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夏雪梅;;中西语境中“学校本位”之辩与问[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志祯;刘加霞;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内容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金家新;;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一条“禁令”引发的讨论[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朱小蔓;关注教师的人文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许燕 王芳;警惕教师心理枯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杨春凌;师大求是学院创新教师教育模式[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华;澳大利亚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赖晓云;职前教师网络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德慧;职前教师与职初教师关于斜率的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春丽;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杜慧慧;职前教师教学知识信念的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孔晔晗;职前教师的统计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体验式培训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迪;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鉴定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娟;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8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