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效果研究
本文选题:通识课程 + 性心理 ; 参考:《中国性科学》2012年09期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国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的实际效果,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典型抽样方法,以我国较具影响力的性别教育学家、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方刚博士开设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课程为研究对象,向选课的全体学生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本科阶段接受两性教育很重要并且能够接受方刚老师的授课风格;(2)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的学生在态度上有所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态度上基本没有差异;(3)同学们对授课内容和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建议。结论: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非常符合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应该对心理专业和非心理专业进行分开教学。建议增加授课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课程定位为全国各类高校的通识核心课程。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sexual psychology and lov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ethods: the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i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urse of "gender relationship and gender Culture", which was offered by the influential gender educator and Dr. Fang G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all the students who chose the course and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llected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ought that it was very important to receive gender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 stage and was able to accept teacher Fang Gang's teaching style.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and non-psychology majors had different attitude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attitud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Conclusion: the courses of sexual psychology and lov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interests, and should be taught separately for psychology majors and non-psychology major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forms, and to position the curriculum a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all kin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王国霞;赵莹;;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苏莉;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继宏;吕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开展大学生性教育课堂教学[J];高教论坛;2009年02期
4 尚宇红;当代女大学生性心理调适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5 董晓璐;;大学生性别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6 张曼琳;高珊珊;刘娜;;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与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7 廉枫;;大学生性别教育略论[J];教书育人;2008年06期
8 郭韶玲;当代大学生的性教育问题[J];中国性科学;2005年10期
9 李丙龙;;中外大学生性教育概述及启示[J];中国性科学;2010年10期
10 孙海英;大学生性心理特征及对策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英;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盖笑松;胡晓红;;弱势男生:性别平等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胡晓红;左孟华;;教育公平视野下对“男孩危机”的性别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黄静;;关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4 李正帮;;师范院校男生教育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许坤红;;理工科高等院校开展性别教育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03期
6 王健;迟新丽;;安徽、四川两地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和性相关行为调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原敏芳;;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影响——以晋中学院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6期
8 陈敏燕;王进鑫;;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性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9 苟莉;向稚丹;;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张晓玲;李佳;;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困扰团体辅导方法与效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晓玲;李佳;陈玉君;赵霞;;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困扰——团体辅导方法与效果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胡涌;王辉健;;高校性别教育课程效果的典型抽样调查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春玉;低年级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和行为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特木其乐图;蒙授中小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成瑶;小学生中性化现象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万珊;青少年性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姜竹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女研究生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雪琴;城市单身女性性存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傅晨;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平;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武晓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性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雪飞;师专女生性心理现状调查与辅导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姚云;国外青少年性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3 李美英;余杰;;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调查与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7期
4 张淑燕;赵继伦;;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王毅平;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J];东岳论丛;2001年04期
7 李慧英;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8 史静寰;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2期
9 魏国英;女性学学科定位及理论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3期
10 郑新蓉;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素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咏梅;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书芝;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认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毅,陈宪吉;对大学生恋爱认知心理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2 甘心静;;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心理分析[J];魅力中国;2009年07期
3 黄桂鸿;周耿民;王锦祥;彭林;蔡春花;龙文玲;辛岗;;当代大学生性心理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4期
4 刘静;;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观念调查研究[J];成功(教育);2007年08期
5 向光富;;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潘福全;;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7 吴丽玫;;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查剖析与疏教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曲诗;谁是最理想的配偶——女性恋爱心理自测[J];心理世界;1994年06期
9 方素明;;职高女生的性心理困惑及疏导策略[J];大众心理学;2007年03期
10 若渔;;女性性心理探幽[J];中国保健;199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峥;居晓靖;;浅析大学生性心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晓玲;李佳;陈玉君;赵霞;;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困扰——团体辅导方法与效果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江元汝;;“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何晶;;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任水顺;任水琴;;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小议[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戚肖肖;潘传德;;综合性大学学生对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选择偏好的logistic分析[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淑娟;;远程职业教育学习绩效评价的探索[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晓萍;任慧英;李小雁;王克静;吉小兵;;大学生性心理和正确爱情观的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向阳;杨伊生;;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状况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小红;中西方文化核心的差异[N];中山日报;2008年
2 李亚妮 指导专家 广州市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李麦浪;警惕对孩子的“隐性”性伤害[N];大连日报;2009年
3 记者 翟博;探培养人才理念 寻高等教育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姜澎;院士执教通识课最受欢迎[N];文汇报;2006年
5 ;甘阳:“质疑是因不理解”[N];广州日报;2009年
6 商报实习记者 王晨;通识理念普及引发教材出版竞争加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记者 何伟森 戚莹 徐丽杰 刘丽芳 刘星;应正确指导孩子渡过性萌动期[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刘勤奋;为免陷入拿学分泥沼 有必要未雨绸缪[N];宁波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周炜 单泠;“四自选”:浙大强健学生创新翅膀[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高楚清;2006年浙江大学按学院大类招生[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2 裴利娜;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政策变迁研究(1978-2011)[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兆锋;西藏大学通识教育实施及通识课程构建可行性研究[D];西藏大学;2012年
4 王园园;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5 邹婷;面向基础教育的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通识课程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舒颖;通识教育课程个性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齐璐;美国文理学院通识课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85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8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