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集体效能感 + 教育虚拟社区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集体效能感是维系教育虚拟社区和学习团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的涵义、价值意义和功能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标认知信念、经验直觉信念、团队合作信念、能力技术支持、努力坚持毅力、组长领导风格是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增强教育虚拟社区团队集体效能感的策略性建议。
[Abstract]:Collective efficac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aintai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virtual community and learning tea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aning, valu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team collective efficacy based on the education virtual communit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virtual community team collective efficacy.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llective efficacy of the team in education virtual community are objective cognitive belief, experiential intuition belief, team cooperation belief, ability and technical support, perseverance and leadership style of team leader. In view of the above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collective efficacy of the education virtual community team.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山东省博士后专项资金创新项目“教育虚拟社区中的技术文化研究”(编号:200903039)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雷山;廖凌云;;集体效能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2 胡凡刚;;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娜;颜志军;孟昭宽;;虚拟学习社区有效学习发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1期
2 马阳;;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归属感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6期
3 胡凡刚;鹿秀娥;;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4 胡凡刚;李文波;;教育虚拟社区中技术文化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刘子成;;试论集体效能理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杨勇;;教练效能对运动员自我效能和比赛成绩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7 潘琳;孙祯祥;;图书馆员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04期
8 王佑镁;;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反思行为的向度分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9 高长俊;胡世清;;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10 王晶;胡凡刚;;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懿;研发团队行为整合与团队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2 徐娟;教育虚拟社区和谐文化内涵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兴通;教育虚拟社区中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归因方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颜艳艳;教育研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小娟;基于知识建构过程的网络学习交互分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玲;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广艳;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晶;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与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文波;在线学习的文化审视[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坤;网上社区学员社会临场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凡刚;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心理因素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 李凌;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3 姜飞月,郭本禹;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4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5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淑贞;;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学校情境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永恒;赵爱学;许燕;;浅谈学习型幼儿园的建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2期
3 廖晓艳;;关于团队任务式教学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1期
4 李文翔;熊庆国;吴谨;杨莘;;大学生学习关系网络特征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0年01期
5 吴彦春;;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J];山西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6 沈秋瑾;;行动着,幸福着[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33期
7 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文芮;;集体效能感对个体和团队行为的影响[J];学习月刊;2008年14期
9 任锋,郑全全;教师的集体效能感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2期
10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凡刚;刘永琪;;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孙晓红;闫涛;李福学;;“团队化教与学”教学方法探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单凤儒;;高职管理课程的改革与教学资源集成系统的建设[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5 关颖;;创建学习型家庭 促进两代人代际和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丽萍;;创建学习型医院图书馆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卢淑琴;;浅议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勇;;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型校园建设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9 付蕊;宋国力;;新媒体背景下团队干部领导力建设的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王军;梁红波;郑轶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宣传部 刘圣祥;建设学习团队 筑牢创建学习型企业基石[N];经理日报;2005年
2 徐福兴;打造新型学习团队[N];国家电网报;2008年
3 李茂 编译;教师专业学习团队:向单打独斗挑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福建将乐县质监局 邱荣儿;注重文化引领 培育学习团队[N];中国质量报;2011年
5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 吴水滨 韩晓华;发挥学习团队作用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N];中国教师报;2008年
6 林祝伟 周璐敏;厦门95598推行团队分组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7年
7 朱明辉;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N];常州日报;2005年
8 顾新胜 桂伟;黔西南州分行采取五项措施创建学习型组织[N];粮油市场报;2006年
9 李桐;在WTO浪潮中学会“个性”教育[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魏颖 通讯员 韩亮 李月;让教师拥有职业的幸福感[N];天津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飞;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学习团队集体效能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尚千红;大学生网络学习团队的绩效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广艳;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冬梅;变革型领导风格、员工效能感与团队工作结果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玲;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睿;扩展的JDCS模型对管理者工作紧张和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黄李凤;大学生文化适应与网络学习关联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莎莎;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姜小暖;团队沟通在团队集体效能感与团队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谛;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3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