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我国教育实施积极差别待遇的动因、措施与正义性

发布时间:2018-07-03 07:46

  本文选题:积极差别待遇 + 弱势群体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1期


【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在从不均衡到相对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通常采用积极差别待遇的策略和手段,对弱势群体(区域、学校、学生群体)实施各种特殊的优惠措施,主要运用"帕累托改进"策略扶持弱势区域,对弱势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对弱势群体子女给予优惠和救助。积极差别待遇通过实现事实平等和教育总体效益的提高体现其正义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 a country or region from unbalanced to relatively balanced development, governments usually adopt positive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means to implement special preferential measures for vulnerable groups (regions, schools, student groups). The strategy of "Pareto improvement" is mainly used to support the vulnerable areas, to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relief to the childre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Positiv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reflects its justice by realizing de facto e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清林;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的问题[J];山东教育;2002年13期

2 阳荣威;试论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补偿的政策支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2期

3 李崇爱;;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劲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晓宏;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大学贫困生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强;;从教育经济学视角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汉麟;李贤智;;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林海棠;;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8 黄美玲;卢洪信;;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剖析[J];才智;2010年32期

9 郭训武;;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振君;;试析国际社会对扫盲教育问题认识的演进过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姚永强;;生均经费递增法——保障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一种设想[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肖军虎;刘小平;;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A县的调查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松元;;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保护的初步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的扫除文盲运动述评[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宗树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索丰;韩国大学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襄宁;葫芦岛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袁春红;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乐群;江苏省部分高校健康弱势群体保健体育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忠元;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省级统筹”投入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超;论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创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索长清;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思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3 陈海平;谈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经济与管理;2003年05期

4 曲正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J];教学与管理;2004年07期

5 刘复兴;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问题[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6 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芳,赵正;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1期

2 胡娟;;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微[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年00期

3 姚本先,刘世清;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4期

4 张小霞;;试谈弱势群体子女自立自强意志品质的培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彭显波;;构建和谐社会需关心弱势群体子女教育[J];学习月刊;2006年06期

6 胡柏林;;弱势群体子女义务教育的公平化发展[J];校长阅刊;2006年10期

7 李印;蔡晓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阳荣威;试论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补偿的政策支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2期

9 李正元;徐肇俊;;试析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贫困成因及其救济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10 胡轶群;;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芯汶;质量与惠民并重[N];自贡日报;2009年

2 胡虹娅;弱势群体教育的特殊含义[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韩江法;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教育事业大发展[N];平顶山日报;2008年

4 路军宏;我市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N];铜川日报;2006年

5 撰文 记者 黄征;把教育作为“第一事业”[N];长江日报;2009年

6 孙昂;江苏财政力保“一个都不能少”[N];江苏经济报;2005年

7 本报通讯员 林忠玲;三水扬波逐浪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记者 任德京;要突破户口限制 坚决取消借读费[N];兰州日报;2006年

9 徐书岩 市人大代表、桓台一中校长;以教育创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N];淄博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翠竹;托起明天的太阳[N];黄山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潜;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刘祖强;弱势群体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3 刘俊;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棋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正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施桂芳;村落搬迁后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本海;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素霞;上海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超;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田小飞;渝东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92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