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课程集散式整合途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09 19:36

  本文选题:信息技术 + 中学生物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摘要】:本文在考察生物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梳理了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系统思想,对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内涵和途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散控制教学场景,有效集成教学效果"的"集散式课程整合"思想,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集散式整合的结构、方法与内容,以及通过课程、资源和实验等途径整合的技术路线。集散式整合服务系统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有效整合提供了物质和结构基础,为集散式课程整合提供了重要的实施手段,为集散式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充要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为集散式实验提供了彰显生物学特色的必要的实践操作平台。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ioinfor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cene of decentralized contr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method and content of the distribute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he technical route of integration through courses, resources and experiments. The distributed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 provides 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curriculum, provide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courses,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operation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t provides a necessary practical operating platform for distributed experiments to highligh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山西师范大学教改研究课题“农村中学生物学网络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D2007YBKT-04) 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度校基金资助
【分类号】:G434;G63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8期

2 张之玫;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黎远谋;;基于生态观的课程类型的思考[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1期

2 吴颖娟,陈永亨,徐敏,王雷;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马秀麟;安宝生;;河南省新安县校长信息能力培训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4期

4 李雁冰;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三种形态──兼谈人本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5 于海波;科学课程结构化运动的时代解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德华;西方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7 范树成;综合理科课程的新探索[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8 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代建军;综合课程组织线索与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文贵;数学探究学习内涵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根洲;二战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科学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牛文红;普通中学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海燕;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习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4 王晖;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杨修雯;论新课程条件下历史教师角色转换[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忠明;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效果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象;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学习需求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8 把玉红;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作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冒慧晶;信息技术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定芳;数字科普馆建设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2 熊芳;肖大光;曾朝阳;熊炜;阳菊华;;利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数据库进行数字化基因差异显示筛选胃癌相关基因[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3期

3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4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黄慕雄;高校教学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信息技术,不可抵挡[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孙玉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意义[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年Z1期

3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前沿应用[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4 李争;;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劣[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5 周海芸;;信息技术与物理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6 李艳;;研究性学习,助推信息技术教学扬帆远航——浅谈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7 李友萍;;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资源整合三例[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8 周凯文;;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9 徐莹;隋煜华;;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中的美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10 李勇;李镇译;;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推广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谢玉林;;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地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国安;刘兴淼;宁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虚拟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工作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东梅;;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晓平;信息技术教研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2 大方县坡脚中学教师 魏俊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毕节日报;2010年

3 临川区罗针中心小学 徐振堂;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N];抚州日报;2010年

4 阮怀颖 广东省番禺中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傅勇;高密:以信息技术给力全委会[N];联合日报;2011年

6 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赵春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N];江苏经济报;2011年

7 常武生 樊有军;信息技术为准旗地税插上翅膀[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都匀一中艺术组 徐艳;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N];黔南日报;2011年

9 金湖县银集镇中心初中 万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秦宇;为什么信息技术至关重要[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中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能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红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概念图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娅;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晓凤;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建秋;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0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10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