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高职院校信息化机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8-07-29 15:36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如信息化领导机制缺失、信息中心的业务架构不清、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制约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针对这些弊端,文章创造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应强化CIO职责、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考核评估制度、明晰业务架构等措施,以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the related mechanisms are not perfect, such a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leadership mechanism, the unclear business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center, the imperfect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etc.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se disadvantages, the article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CIO duty, establish leading group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erfect assessment system, clarify business structure and so on,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7;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永贵;;以IT治理推动大学信息化建设——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陈航;;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3 杨文;;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4 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赵亚萍;贾春燕;程艳旗;鲁东明;;美国高校信息化推进机制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1期

3 张萌;;高校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刘永贵;南宏师;;我国大学信息化体制创新发展的阶段与趋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12期

5 刘永贵;赵建民;;中美大学信息化体制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佳;美国高校CIO管理体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何秀全;高校信息化中的IT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濮小金;张震;;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推进院校体制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2 柯和平,郭向勇;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郑真真;马文娜;张芳;;试析CIO体制之于高校信息化的意义[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3期

4 陈功;;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婷婷;阳征;;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6 王运武;陈琳;;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赵海兰;崔先雨;;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年Z1期

8 王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9期

9 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1期

10 赵素英;赵建国;张庆秀;;基于职业教育要求 探究教学信息化趋势[J];职业时空;2007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小燕;谭立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2 樊瑞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创建七项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8年05期

3 王敏;李凌燕;;高职院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探索[J];电力学报;2008年03期

4 彭友华;;高职教师管理的责、权、利机制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2期

5 李超任;;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元英;;略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构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王欣;;完善高职院校网络管理的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0年06期

8 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0期

9 潘兆光;韦家明;;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2期

10 陈林;;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2 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童志宏 刘彦妮;5所高职院校接受“省检”[N];湖南日报;2008年

3 李海英;省高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线公布[N];沈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宝敏;人才培养不达标 学校招生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查结联;新成立六所高职院校招生[N];安徽日报;2004年

9 何学坤 刘淑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以人为本[N];中国贸易报;2005年

10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今年高考升学率将比去年下降一成[N];重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秀华;长春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机制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习明;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耀;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刘辉;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闫素华;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体表心电图F波的形成机理及射频消融方法[D];山东大学;2004年

7 张奉琪;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影像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朱业宏;人力资源能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春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及其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郑爱芳;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德文;高职院校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5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5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