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学教育现况调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specific forms and conten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pening education in Shanghai. Methods it was convenient to select 15 foreign expert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to conduct personal in-depth interviews on the views of school opening educati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school open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so on. Results the interviewees thought that the role of the first day or the first lesson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was very importan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weden, Korea,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the regular form of school principal's speech. Conclusion the main features of overseas education are relaxed and lively atmosphere, outstanding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mphasis on encouragement and expectation. In improving the mode of school-opening education, this kind of school-opening educa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s very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基金】:上海市政府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G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伯达;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科学内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蕾;李伟明;;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新路探析——解读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办学模式[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5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吕新强;百年来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常永才,孟雅君;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徐改;RUC式“生活历史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张红川,王耘;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军梅;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仇建平;珠海初中生学习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文;;优化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人格[J];快乐阅读;2011年12期
2 仲玲;;为了学生的健康而教育——安徽省黄山歙州学校“健康教育”侧记[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3 霍利华;;洛克绅士教育的嬗变[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4 康云英;韩玲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0期
5 孙阳;;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端木文娟;;辅导员参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条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7 胡崇恩;;初中班主任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8 叶建忠;彭心宇;夏亮;;新疆牧区学校包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9 徐晓红;;浅析青少年的健康教育[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10 刘振鹏;朱月秋;汤永强;郝雪;;新时期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强;周景春;;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景达;;科学制定评价方案 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调研报告[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小卉;;新时期高中健康教育模式初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洁;;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宝贤;;浅谈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曾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宋新华;;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叶坪;郑日昌;李赣中;姚化平;李智玲;;地方大学生“恋网”影响身心健康的调查分析——网上虚拟世界,网下虚弱身心[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洪宇 唐展风;危机之后的健康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2 耿申;“非典”与健康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3 胡力丰 李郁芬;湖南中小学开设生命健康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通讯员 黄伟英 赵祖康;让青春期真正成为美好人生的前奏[N];绍兴日报;2006年
5 牛红妍 孙胜波;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被忽视[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王兰英 特约记者 梁小宁;青春之花美丽绽放[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锋;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须加强健康教育[N];延安日报;2005年
8 全祥邋车玉茹 卢育红;宣武计生协广外分会青春健康教育进社区[N];北京社会报;2007年
9 记者 李菊文;我市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N];铜川日报;2008年
10 ;法国政府推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满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D];河海大学;2004年
2 段冬梅;中专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游戏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闫静弋;学校预防艾滋病不同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叶海英;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莹;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密西根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黎荷芳;关于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问题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利荣;美国印第安纳州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程鲜彩;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郑州大学;2001年
10 康翠萍;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校健康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03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0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