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团体场馆参观:国外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发布时间:2018-11-01 16:28
【摘要】:基于对场馆科学教育价值的认同,世界范围内对场馆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外有关场馆的研究成果在近30年有了显著增加。对学校团体场馆参观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而且丰富的研究领域,对教师的研究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已有研究来看,对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对学校团体场馆参观价值、动机等方面的认识,教师在组织参观前、中、后的行为表现以及影响教师组织参观的因素三个方面。
[Abstract]: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science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education functio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e worl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abroad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study of school group stadiu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rich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 is also one of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and motivation of visiting the school group stadiums, the behavior of the teacher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visit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eachers' visi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度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小学与校外科技场馆在促进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关系研究》(项目编号:CHA060072)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伍新春;曾筝;谢娟;康长运;;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沧桑;2009年01期

3 续颜;;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J];中国博物馆;2007年01期

4 高宏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中国科学基金;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丽梅;[N];中国文物报;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清云;;博物馆观众市场细分探讨——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1年04期

2 刘静;;中国武术博物馆的“知”与“行”——学生的暑假学习乐园[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11期

3 季娇;王秀江;;以儿童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探索——以中国儿童中心“国际儿童壁画节”为例[J];科普研究;2011年05期

4 戴光全;梁春鼎;;基于IPA模型的广东科学中心游客感知研究[J];热带地理;2011年05期

5 伍新春;季娇;曾筝;谢娟;尚修芹;胡艳蕊;;科技场馆学习中社会互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刘培磊;康定明;李宁;;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交流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8期

7 刘乾凝;杨剑平;关静霞;;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北京农学院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情报杂志;2011年S2期

8 张江龙;;浅谈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9 鲍贤清;;场馆中的学习环境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2期

10 田园;;浅论大型场馆的内部信息导向系统设计与表达——以中国国家体育馆为例[J];中国包装;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蔡祥军;基于符号编译和知识学习的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丽;城市居民参观博物馆行为决策的路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林;博物馆展览观众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顾祝群;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陈晨;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管理水平的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蔡子为;以展示陈列为主导的自然博物馆使用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沛;场馆教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馆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赵志威;基于观众视角的林业类科普场馆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薇;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J];民主与科学;2004年05期

2 丁福利;博物馆教育的一个新使命和新机遇──关于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初步思考[J];中原文物;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萍;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的责任[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耿艳丽;浅谈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心理素质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程正彪;;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转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6期

4 朱云龙;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6 王怀民;;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马力平;刍议教育管理中的协调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黄冬梅;校长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娅娟;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徐志怀;论创新教育[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义军;观念一变 教育一亮[N];山西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贺春兰;悄然变化的求学观念[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鲍东明;观念虽新 更需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张旭光;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N];中国体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储召生 时晓玲;教育管理者观念要更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晓燕;观念先要转变 政策才能跟上[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周星;现代艺术教育观念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丁红宇;我国教育应如何面对WTO[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孟瑞君 赵永辉 贾恒;从减负到教改 倡导快乐学习不做学分奴隶 从观念到行动 立足全面发展培养未来栋梁[N];河北日报;2002年

10 刘大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创意[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志敏;教师评课语言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5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4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04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