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中的生命教育——兼评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说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yout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more utilitarian, and it has neglecte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beings. This kind of education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meet various industry standards, but loses the search for the essence of life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one hand, society creates huge material wealth; on the other hand, many teenagers have feelings of weariness and high suicide rat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o guide young people to reflect on their existence and death and to recognize the value and dignity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生哲学的当代建构研究”[2009JJD720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詹姆逊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12YJC720022]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人文精神与当代文化研究”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宋晔;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生死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彭予;悲惨的一代,痛苦的缪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现象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凡;;论技术、时间、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民族性[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唐绍均;;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坚;;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探微[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3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赵建国;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曾诗鸿;金融脆弱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冯利华;中古道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论大学生的生死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站稳;犹太民族心态与巴勒斯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新芳;[D];郑州大学;2002年
7 姜守诚;道教宇宙论的主体内容[D];厦门大学;2002年
8 何海涛;道教天人观与古代科技[D];厦门大学;2002年
9 苏宁;美国西部开发失误现象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秦位强;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燕;;教其做人,育其心灵[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5期
2 ;征稿启事[J];华章;2011年23期
3 杨修健;;“以美育代宗教”与文化的发展——蔡元培美育思想寻根[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年01期
4 ;《人民教育》将于2011年7月13-14期合刊隆重推出“尝试教学”专辑[J];人民教育;2011年11期
5 高志;;国内高校网络课程缘何不给力?[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6 朱小蔓;;论德育过程是人的情感交往的过程[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7 ;《人民教育》将于2011年7月13-14期合刊隆重推出 “尝试教学”专辑[J];人民教育;2011年12期
8 王德喜;李秀菊;;教师“武艺”十八般[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王芳;;“生存”还是“发展”——教育学文本中“To Be”含义的重新解读[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10 闫智勇;何履胜;;教育异化概念的衍化历程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仲德;;论教育家冯友兰[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范鹏;成兆文;;冯友兰教育哲学发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林娅;;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明全;;信息时代的学生减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6 李庆刚;;1958年教育领域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张开逊;;IT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8 张楚廷;;新世纪:教育与人[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李海青;;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苏梅;教育需要哲学的支撑[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韩震;以哲学方式进行哲学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明;杨振宁眼中的亚洲哲学[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法]碧姬·拉贝邋米歇尔·毕奇;和孩子一起接受哲学启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过程教育哲学:超越知识,拥有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钱学敏;集大成,得智慧[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张倩侠 本报记者 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著名哲学家 涂又光;教育如何顺应文化建设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蒋建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严华银;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万志;教育管理创新的哲学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谌娟;冯友兰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卢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瑞颖;论教育与人生境界[D];河南大学;2006年
6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韩秀婷;对“后进生”现象的哲学透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10 赵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和现代教育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7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0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