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研究综述
[Abstract]: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creative think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eative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individual, society and nation. It is helpful for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teenagers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 law.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分类号】:B804.4;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儿童实用创造力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年06期
2 张庆林,邱江;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列斌;大脑记忆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胡安琦;论体育教学中的思维[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4 胡安琦;体育教学中运用想象训练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4期
5 朱琳;智力与创造力关系探究[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杨海平;对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12项感知觉指标的测试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查春华;谢黎红;张夏榕;;对健美操创编者能力要素构成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符明秋;龚高昌;;积极情绪及情绪有益感知对运动竞赛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0 符臻;“芙蓉姐姐”为何能在网上走红[J];编辑之友;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丽丽;;脑科学、思维科学对珠心算的诠释[A];纪念程大位逝世四百周年国际珠算心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晓;自适应人机交互界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良炎;基于词联接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刘瑞光;短时距标量计时模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建军;基于区域灰度变化率的图像边界检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戴斌荣;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余文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杜国君;问题型中学生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史慧颖;普通中学班主任隐含知识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渊方;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卫平,林崇德,申继亮,Philip Adey;英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2 张向葵,徐国庆;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3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4 张庆林,邱江;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5 卢家楣,刘伟,贺雯,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6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7 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8 邱江;罗跃嘉;吴真真;张庆林;;再探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江;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振荣;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当中哲学素养的作用[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5期
2 汪宏喜;创造性思维和数学发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洪申我;论创造性思维的层次与结构功能———对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思维系统的试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7年Z1期
4 孔圣根;;思维科学研究拓展的重要成果[J];社会科学动态;1998年05期
5 徐光志;论创造性思维的美学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官威;论科技创新中的创造性思维[J];桂海论丛;2000年01期
7 李婷;创造性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的关系[J];唯实;2001年07期
8 冯国瑞;论创造性思维[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6期
9 刘奎林;;创新、创造的主导因素是创造性思维[J];美与时代;2007年02期
10 王洪胜;;创造性思维必须有问题意识[J];魅力中国;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嘉曾;;创造本质的哲学阐释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哲学总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洪胜;;创造性思维:天才成功密码[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宏伟;;认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法[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石桂秀;;在相似中升华——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贾克勤;;浅析创造性思维与创意文化经济理论意义[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浩;;论情感、意志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8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张浩;;欲望、需要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徐炎章;;知识创新的灵魂——科学创新的精神气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栋;障碍不除创新难[N];天津日报;2008年
2 赵畅;创新呼唤创造性思维[N];宁波日报;2007年
3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李敬荣 泌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浅析辐射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功能[N];驻马店日报;2009年
5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葛红艳 张景普 市委党校;浅谈创造性思维的方向[N];盘锦日报;2010年
8 吕淑华;二十一世纪与人的创造性思维[N];中华新闻报;2001年
9 赵畅;持续激发创造性思维[N];解放日报;2007年
10 主讲人 罗劲 整理 谭娜(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罗劲);人人皆可顿悟[N];北京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增全;论创造性思维与技术创新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2 高玲;创造性思维个体的品质[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瑞丽;信息社会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李峗;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方法与创造力培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璐;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建构与提升[D];郑州大学;2005年
6 王学农;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敏;创造性思维中新颖性产生的脑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彭小溪;论司马迁的创造性思维——哲学视域的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9 岳付荣;由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看科学发现的自组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张玲玲;不同思维约束条件对创造性思维产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88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8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