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教育者的“同情”立

发布时间:2019-03-05 10:24
【摘要】:同情伦理学对同情的认识有两种取向,一是将"同情"视为一种自然的天性,二是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或自我反思能力形成的与当事人相类似或一致的心理倾向。同情被认为具有理性较少具备的作用和价值。尽管如此,同情的有效发挥却是有条件限制的。教育直面多样的、具体的生命,这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互动成为必须,同情则可以在其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情伦理学的同情观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体间人格的差异,将主体性推至极端。从同情伦理学中汲取其合理成分,需要基于教育的立场,重新理解同情的内涵,辩证地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并帮助教育者拨开同情的迷雾,在实践中展现同情,体验同情带给人的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pathy ethics has two orientations, one is to regard the "sympathize with" as a natural nature, and the other is to form a psychological tendency similar or consistent with the party by means of a certain imagination or self-reflection. Compassion is considered to have a less rational role and value. Nevertheless,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compassion is conditional. Education faces various and specific life, which makes the positive emotional exchange between the educator and the educated, the interaction becom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sympathy ca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it. The sympathy view of the sympathy ethics has no intention to ign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and push the subjectivity to the extreme. Drawing its reasonable composition from the sympathy ethics, it is necessary to re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ympathy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to make a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the sympathy, and to help the educators to shift the sympathetic and fog, to show the sympathy in practice, and to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valu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human lif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走出“他者化”教育的困境——同情性教育的意蕴及其建构》(项目编号:CXZZ11_084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2 张钦;休谟的同情原则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武立敬;刘月岭;;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黄晓;;适应与超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点浅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9 岳伟;;论关注学生快乐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宋慧;;利己与利他——从“亚当·斯密问题”入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刘传广;;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私”与“自私”的悖论之解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3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钦;休谟的同情原则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434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34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