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国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基于三省六县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2 19:39
【摘要】:基于2009—2010年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当前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当前农村地区个人教育收益率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运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低估问题后,收益率估计结果达到13.1%。通过与以往估计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教育收益率增长主要是由计量方法改善所致,由制度环境改善所引致的"自然增长"部分相对较少。此外,农村地区后义务教育收益率远高于义务教育收益率,而普通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收益率。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rural household survey in Zhejiang, Anhui and Shaanxi provinces from 2009 to 2010,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personal income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 of return on individu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After the tool variable method was used to correct the endogenous underestimation, the yield was estimated to be 13.1%.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estima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return on educ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asurement methods, while the part of "natural growth" caus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In addition, the yield of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le the rate of return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08ASH01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2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飞;;我国农村教育回报率变动及其涵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杨玲;杨春华;;边疆贫困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布朗族教育收益率初探[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宏军;;弱势群体“教育致贫”及其规制[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4 陈雪娟;孙蚌珠;余向华;;教育层级供给下高中阶段财政投入变动的效应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的三层级理性选择随机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5 梁润;;中国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与收入差距[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6 王改性;;“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任远;陈春林;;农民工收入的人力资本回报与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杨菊华;;两性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9 王超;;中国女研究生教育与婚育选择取向分析——以浙江师范大学女研究生调查结果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杨筠;;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成因[J];改革与战略;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孙百才;;不同民族的教育收益:藏、回、汉的比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武向荣;;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孙志军;杜育红;;学制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基于广西融安县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百才;;不同民族的教育收益:汉、藏、回的比较[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习明明;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变动趋势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彭竞;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及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魏来;中国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宫艳琢;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变动[D];吉林大学;2011年

5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徐双双;昆明市中等职业教育个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许家惠;我国贫困生高等教育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9 卞小娇;城市居民收入与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冯毅;中国农村非农劳动教育收益率的变动[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2 诸建芳,王伯庆,恩斯特·使君多福;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3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4 朱农;论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活动和收入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锐;郭翔宇;;农村教育收益率分析——以黑龙江省木兰县柳河镇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9年04期

2 倪清燃;;居民受教育水平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史一哲;;北京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4期

4 唐从健;吴大明;;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教育[J];四川教育;1983年09期

5 本刊评论员;;把农村教育转到济和社会发展服 着重为当地经务的轨道上来[J];湖南教育;1988年01期

6 王冰;关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1996年Z2期

7 李如珍;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的基础[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张宝臣;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2年04期

9 李治邦;论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1期

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J];安徽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永皓;;由三代教师的服务意识,看农村教育的隐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陶行知有关农村教育几段言论的摘录[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3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6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10 潘琴;;关于贵州农村教育——对贵州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晓莉;农村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铮;真心实意地为农村教育出主意想办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西艳 李延军;农村教育的尴尬与希望[N];铜川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展凌;心系农村教育 民盟市委“烛光行动”四进陇脚[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朱梦聪 肖敏 通讯员 杨必刚;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记者 郭炳德;河南落实三件实事支持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克服农村教育资金短缺与质量低的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韩松;化解农村教育硬核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郭芳全 赵文学;城乡失衡,拉响农村教育警报[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10 李凝;把对农村教育的督导作为重中之重[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春阳;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师资保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史爽;农民“实用理性”教育价值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孙颖;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彩凤;福建省农村未成年女性科学素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万国华;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悦洲;中国农村教育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朝春;农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诉求与重要推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9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39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