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课程作为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文化事件——基于复杂科学理论的审视

发布时间:2019-05-27 07:37
【摘要】:从复杂科学的角度看,已有课程本质观均存在着简单化的弊端,不足以全面准确地理解课程。本文将课程理解为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文化事件,作为一种教育过程中所生成的文化事件的课程具有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关系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lex science, the existing view of curriculum essence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simplification, which is not enough to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In this paper, the curriculum is understood as the cultural event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s a kind of cultural event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dynamic generation, relationship, openness and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华伟;翟启明;;关于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崔铭;王换娥;;法商类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及创新实验区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10 陈扬光;试析多元化的美国学校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林长春;曹静;许应华;曹书梅;;重庆市精品课程《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张青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6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7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蒋福华;;问题教学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第五次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孟苓莉;小学数学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艳艳;不同版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比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丽萍;中职教材圆锥曲线部分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似君;职高电子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小丽;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海荣;;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成性资源[J];学周刊;2011年11期

2 王军强;;生态式教学中的生成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3 管兵;;化学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0年04期

4 杨年丰;王作亮;;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魏书敏;;简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6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2期

7 倪娟,李广洲;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J];教育探索;2003年12期

8 杨莉君;论后现代意蕴的课程目标观[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9 石高梅;;抓住生成性资源,精彩自己的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Z4期

10 卫淑华;;浅谈应用写作教学促进学生的“生成性”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开有珍;;建构“三维目标”下的《物质结构》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2 李端勇;乐成双;鄂青;吴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时效分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李树怡;宗华敬;靳润成;于小霞;;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研究——兼评我国体育课程目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陈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在联系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昕;;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喜珍;;关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徐莉;;精心预设 巧妙生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结凤克;贺广生;王勤民;杨景善;濮琼;;软件工程思想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顾付祥;构建高效的生成性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小学副校长 范强;教师要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叶春英;老师,请莫在“生成性”课堂上迷失[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 姚西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N];学知报;2010年

5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陈兴杰;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学校 郭夕梅;“错误”——生成性教学资源[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记者  李建平;北京多元途径实现课程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韩国海;从课程目标角度审视“三维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文秋芳;真正达到英语课程目标就是学生的根本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郑慕贤;拿走“玻璃”,,让“鱼儿”游到对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付顺;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俊峰;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献其;大陆与香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洁;《高中音乐鉴赏课》三维目标的实践与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敏;艺术类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善梅;中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新娟;世纪之交两岸三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磊;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佳;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德育课程中的落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夏芳;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慧;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晓龙;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的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5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85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