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基于生态视角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发布时间:2019-05-29 06:03
【摘要】:目前虚拟学习社区结构僵化、教学活动分离以及学习环境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可持续性和功能的发挥。该文从生态学习观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解读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特征,将虚拟学习社区看作是学习环境与学习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借鉴现代学习理论和生态学习观的基本思想,构建了生态学习视域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型,为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切入点,从而有利于优化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建设,保证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igid structure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single learning environment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stainability and fun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earning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regards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s an ecosystem composed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basic ideas of modern learning theory and ecological learning view.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earning is constructed, which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and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2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3 郭三强;陈炳木;;基于学习生态观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蒋国珍;;电大网上学习社区学生参与情况及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阎静;邹志文;殷学东;陶伟乔;;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田秋艳;费龙;王明倩;;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张晓莉;刘静;张兰春;;现代远程教育中促进学生情感支持的策略研究——利用虚拟学习社区满足学生情感需求[J];成人教育;2008年12期

5 梁玉娟;彭华茂;王迎;黄荣怀;陈庚;;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6 陈国强;;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反思及其发展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张杰;;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8 刘洋;兰聪花;;虚拟学习社区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9 林青松;;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诚信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0期

10 周小平;;建立以人为本的虚拟学习社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小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丹;网络远程教育中在线异步交互内容与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立国;中央电大网上教研现状及教师教研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红艳;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严蓉蓉;网络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分析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静;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蒋玲玲;整合·虚拟·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武法提;石妤;;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及其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胡凡刚;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心理因素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韩晓玲;;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淑洁;叶新东;邹文才;;社会网络分析在网络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3期

7 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一种审视学习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8 贾瑞凤;;网络课程中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2期

9 郑志高;;自适应网络课程的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6期

10 杨玉芹;;学习对象的生态设计——促进知识共享与创造[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学玉;自适应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陆,杨卉,董乐;网络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01年03期

2 郑春梅;浅谈实践中学习理论及其操作[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令训;学习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J];怀化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4 鲍有斌;学习型组织与虚拟学习社区[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3期

5 郝京华;;教师应该了解的学习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0期

6 程坤;;论如何构建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6期

7 玛吉·英,黄明皖;学习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4期

8 薛绍财;谈学理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马晓兰,李文莉,王其云;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10 唐晓勇;;阅读,我的快乐之源[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志华;;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3 何雪利;楼广赤;;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移动学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静萍;;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习理论的学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5 李凌云;王海军;;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特性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6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7 苏柯南;;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仇芒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回溯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仇芒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回溯与展望[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南钢;;试论曾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国雄 杨志珍;网络教学不简单[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彭智勇;学习重实效 力避走过场[N];重庆日报;2006年

3 李天明;网络时代教育的特点[N];光明日报;2002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皮连生;育人识教需懂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静;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刘淼;迈向现代化的路径[N];青岛日报;2005年

7 杨乾军;林芝县教职员工忙“充电”[N];西藏日报;2006年

8 史建新;东胜区采取措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9 李涛;成绩不合格 教师要下岗[N];焦作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高_g;从六个方面着手改进作风[N];铜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三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殷秀兰;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彦军;面向区域在职教师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佩;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邵晨龙;基于资源聚合理念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先桃;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虚拟学习社区动力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楚永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中虚拟学习社区设计[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史芸;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87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87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