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辛亥革命与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05 12:55
【摘要】:辛亥革命为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中国近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政治基础;辛亥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探讨为中国近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公民意识的觉醒,为中国近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中国近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Abstract]:The Revolution of 1911 laid a wid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aid a preliminary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reforming national character" by people of insight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ai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The Revolution of 1911 stimulated the awakening of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laid a goo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arried out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aid an important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57;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正平,杨晓;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杨琥;;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以《甲寅》杂志为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天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与青年思想动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9 沈寂;;军国民教育会与同盟会的成立[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7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晶;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澍;;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及其可资借鉴之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智效民;;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J];杂文月刊;2010年05期

3 王小侠;转型时期的香港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黄甫全;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学术研究;1999年02期

5 张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学;2005年10期

6 刘树才;柏拉图《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伍修;;褒贬之间[J];中华魂;2009年11期

8 王韧;公民教育与依法治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刘国华,张积家;对学校公民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实践:以高级中学的教学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志平;;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重点讲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东哠;;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省思与展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琳;公民教育在美国[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尧;反邪教应作为公民教育内容[N];人民日报;2001年

3 乔杉;扫盲与公民教育是两回事[N];工人日报;2009年

4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责[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王殿卿;担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担[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卧松;公民教育欲为学生扩权[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邢永富;危机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何悦;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s,

本文编号:2510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10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