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adolescents is a research topic established by the Research Center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a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ongqing. Around this topic, we not only mak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from theory to demonstration, and obtain a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been concern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imely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nto educational practice, develop systematic measurement tools, compile a seri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and promote the active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olog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 them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基金】:201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建构研究”(负责人张大均)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张大均;王金良;郭成;;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张大均,吴明霞;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大均,刘衍玲,郭成;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9 邵景进;张大均;王金良;冀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10 曾晓强;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兼谈“人在环境”的方法论价值[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2 李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3 米加德;杨爱华;;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4 王书;;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5 王凯旋;;新课改背景下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挑战与出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青秋蓉;杨发坤;;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7 张大均;论人的素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胡晓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9 杨文娴;徐洪;;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构刍论[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欧阳天凌;安和平;;Fuzzy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中的应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鑫强;张大均;;有指导电影赏析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瑛;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胜江;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培;进城民工子女归因方式、学习适应性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朱立娟;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与对策[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4 葛金雷;苏北地区高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晓峰;盘锦市寄宿制高中新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贞晶;青少年人际认知偏向与人际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徐桂清;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婉姝;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汪四美;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孙义玲;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4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5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6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7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8 张海钟;;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兼评“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的逻辑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9 徐世朴;试论素质的含意及大学生的素质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10 王滔;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三维结构模型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明斐;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邵景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丽娜;中学校长胜任特征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方永平;行政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结构及其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5 宋婵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初探[D];暨南大学;2003年
6 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沈靖;大学生音乐喜好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东;胡双宝;;某部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矫治的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2期
2 成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何志芳;曾晓青;;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点的相关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4 封三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5 李佳;;关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6 王林绪;;谈幼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7 赵丹;王亚南;;进城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概述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8 颉瑞;王刚平;裴根祥;杜鹤宇;赵世新;;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性别差异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6期
9 张小浩;李志芳;;试论官员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潇雅;管怡婧;;陕西省安康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业年级青少年心理问题多、表现复杂,迫切需要提前干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之三[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2 蔡焯基;马辛;赵国秋;王择青;武国城;刘稚颖;;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心理健康标准——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与促进策略研究之一[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3 王择青;武国城;刘稚颖;姜长青;王维维;祁向楠;;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压力的有效干预——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与促进策略研究之二[A];2010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汇编[C];2010年
4 孟新珍;马永革;刘惠霞;张志斌;;突发群体暴力事件后某部队医院一线救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发展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邹娟;;高职药学专业新生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学文;钱轶梅;;影响海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铎;陈秀芳;;家庭成长环境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蔺桂瑞;;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詹启生;宋雪峰;罗娟;苏慧丽;张璐;;对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筛出群体的去边缘化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翠敏;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仅是青春期遭遇更年期[N];北京社会报;2008年
2 石家庄市心理医院副院长 李素水;青少年心理问题如何调适[N];河北日报;2004年
3 ;用艺术滋养为心灵导航[N];解放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庆环;警惕“童年恐慌”现象[N];光明日报;2009年
5 魏文风 王煜 王欣;心理健康离大学生有多远[N];河北日报;2000年
6 晓岚;青少年心理问题如何调适[N];湘潭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新龙邋通讯员 孙击翔;青少年急剧变化的心理如何应对[N];湖北日报;2007年
8 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蔡刘建;孩子为何总爱发脾气?[N];中山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尹慧;让青少年早日走出心理误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10 孙蕊;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N];周口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林小澂;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患的家属照顾者情绪困搅调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肖e,
本文编号:2528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2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