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育的边缘思考——试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精神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康宁;;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高水红;“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4 吴康宁;;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俏;;在生命的断裂中寻找认同——简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孙巍;;历史学的走向——科学、社会科学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曙光;;后现代历史叙事学视野中的金圣叹史传文评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马维娜;;教育社会学拓展的可能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李春青;;论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之关联——兼谈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方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孙晓喜;王振林;;历史意识的批判性生成[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8 张文喜;;唯物史观与叙事的历史学[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9 杜清娥;;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沧桑;2009年05期
10 冯金朋;论雷海宗的理论史学与实践史学思想——解析《历史过去的释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4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周建漳;;试论历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周建漳;;真理成立的逻辑前提及其他[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文惠;;库切的自传观和自传写作[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凡勇昆;邬志辉;;试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内涵及其政策意义[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宏维;;文本与权力: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地方志分析[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4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陈灵强;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勤佳;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易翔;李贽:历史叙述中的形象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1年
4 刘志来;“务实的实在论”—阿瑟·丹图历史叙事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边永艳;城市历史景观的叙事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若真;影像上海—城市的双向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玉玲;当代青年女性在网络中的精神诉求[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予淑;为印度历史塑型:V·S·奈保尔的印度形象书写[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陈晨;重述神话 故事新编[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徐宝华;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环惜吾;英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近况简介[J];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01期
3 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6期
4 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5 董泽芳,李晓波;高等教育公平观与高等教育分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吕金城;许斗斗;;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董金权;;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变量分析——基于越轨社会学主流话语的理论整合[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2期
8 黄育馥;北美的教育社会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7期
9 杨昌勇;法国教育社会学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10 杨昌勇;“新”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归因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正章;;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什么[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1期
2 冯俐;龙嘉;;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小组成员构成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接受救济的学生增多 “自由人”一族增多[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卢军 蔡韬;借读生:期待不被“边缘”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255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5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