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德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教育研究》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锦波;;《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05年载文统计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构建和谐型社会中的作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开放式教改模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贺蓉蓉;张锦波;;《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9年载文学术影响力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金山;董学文;;文学与“意识形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淑文;用Z检验考察大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年04期
6 李晓鹏;;政治学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7 刘敏;胡韬;;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征研究中的问题与抉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刘然;郭敇;;政治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钟玉海;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学习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郝进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涵义、特点及限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新颜;军医大学(西部)基础课程教师组织承诺结构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校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楼园;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学人;政策性金融论[D];四川大学;2007年
6 闫顺利;过程视域中的发展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宁;建筑聚落介入基地环境的适宜性[D];浙江大学;2008年
8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兰文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云;从发表稿件的数量看多产作者的投稿行为[J];编辑学报;1999年03期
2 孙景峰;对学术期刊“信息密度”的质疑[J];编辑学报;1999年04期
3 晁晓筠;高校学报用稿方式的改革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4 邱丽,柴键,陈曦,刘德兴;21种获奖高校学报载文与引文的统计分析及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刘彦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调研分析[J];现代情报;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继道;;高职德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2 范锦飘;;城市化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研究述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付宏东;;保持生活本真——德育叙事刍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燕;;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校德育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广东地区全国德育实验校交流研讨会在穗举行[J];中小学德育;2011年06期
6 张振军;;农村德育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9期
7 付宏东;;保持生活本真——德育叙事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8 庄晓琼;曾志红;;广东省师范院校理科学报2005-2009年作者群统计与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卫世乾;;《许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0年载文及作者统计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吴明;李雪松;;以现代性视角研究德育的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科技期刊论文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010年发电分册热工自动控制类论文统计[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文业;苏燕;刘迎春;王燕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载文量、稿源及作者群的文献计量分析[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3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穆丽红;;2000—2003年《中国环境科学》作者群分析[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方志荣;;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编辑和作者关系研究[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少卿;;谈学报编辑同作者的交往[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7 穆楠;李时群;尹航;张英;;《玉米科学》作者群分析[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8 杨冬梅;;科技期刊如何充实和稳定作者队伍[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9 高慧;;工科院校学报的特点与改革方向[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10 张坤;;《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006年高被引论文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亚华 董晓芳;花园有群读书人[N];孝感日报;2010年
2 许科 贺春兰;德育研究的拓荒[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记者 陈萍 单小书;让德育直抵人心[N];抚顺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咏梅;我们应该怎样做家长?[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龚天平;追寻德育的内在演进路径[N];光明日报;2006年
6 苏耀彬;请向作者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通讯员 王峰邋徐佑华 李伍洲;浠水“农民作者群”收获硕果[N];湖北日报;2007年
8 陶铭;人本思想——科教期刊管理核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贵州日报 高发强;浅谈选题策划与采编互动[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10 记者 陈勇、实习生 王珏;八荣八耻教育如何贴近学生[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乃江;台湾诗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段立超;上古“颂类”文学精神及其体类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董艳秋;敦煌宫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统兴;歧路短歌[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曾昭皓;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2 宫林峰;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志冲;几类典型期刊作者群虚拟阅读行为的建模与分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4 王夫营;中国高校德育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冷婧;基于《中华儿科杂志》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儿科学发展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杰;高校立体化德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Maharani(陈玉兰);不屈的精魂——20世纪印尼华文文学简论[D];华侨大学;2004年
8 钟立群;中职学校人本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文友;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科研论文计量分析与动态展望[D];天津体育学院;2009年
10 仇]杉;《中国音乐学》的文献计量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62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2933.html